大河网

《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带你看清名画细节,深度了解大宋文明

2023-11-18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900多年前,在大宋都城汴京,天才少年王希孟在帝师宋徽宗的亲自指导下,创作了《千里江山图》;900多年后,在同样的地点,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赏析解读这幅千古名画。11月17日,第四十一届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闭幕式上的一场以《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为主题的名家对谈吸引了不少市民注意。

河南博物院原院长、文博二级研究员田凯,青年学者、作家田玉彬,开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艳会,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等出席活动。

在悠扬的古琴声和曼妙的舞蹈演出中活动开始。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卫卫致辞说,开封是八朝古都,是文化圣地,《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都是开封的文化名片,《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大宋民心,《千里江山图》表现的是大宋士气。今天在画卷的诞生地举办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凡,它将新书首发式与开图讲坛结合,必将对国民深度了解“造极于世”的大宋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产生深远的影响。

田凯在北京大学考古系求学时的论文题目就是有关宋代开封研究,几十年来围绕着这个领域深入探索,成果卓越。

田凯认为大宋气象下宋代美学的风格主要表现为内敛与理性、多元化和包容性,以及强烈的思辨性和哲学性,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宋代独特的美学风貌,也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千里江山图》璀璨夺目的颜色,就是大宋的颜色。

本书作者田玉彬动情地分享了自己创作《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超细读”是走进中国画的钥匙。

“中国经典古画美在细节,而吃透细节需要渊博的知识储备,这就需要作者耐心细致、有条不紊地进行‘领看’和‘领读’。不放过任何知识疑点,给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干货。”田玉彬自信地说,只要读者跟着他这位导游,一寸一寸地看过这幅12米的长卷,就不仅会和他一样感动于画卷的伟大,还会掌握山水画的欣赏钥匙,知道名画“名”在哪里而不仅仅是看热闹。

刘艳会称赞《千里江山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该长卷成功地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观念和国泰民安的乐土理想,对后世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里江山图》所代表的美学思想、艺术观念以及创作方法等,时至今日,还深刻地影响着画家们的艺术创作。

耿相新认为,美育思想始终流淌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血液之中。当今的美育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而我国丰富的传世名画则是中华传统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深入挖掘古代名画的美学价值,创新其表达方式,使之真正走入当代人心灵深处参与精神塑造,是当代出版人的使命和责任。河南美术出版社的“读懂中国画”丛书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河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康华在致辞中说,《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是河南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本美育普及读物。该书聚焦北宋青绿山水神作《千里江山图》,通过“超细读”的讲解、超高清的图片、生动的故事、灵动的文笔、密集的知识点,实现了让读者“前所未有地看清名画细节”“前所未有地读懂画卷内涵”的策划初衷。她自豪地说,本书是《千里江山图》问世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超细解读,真正实现了图文并茂、文质兼美,让读者一本书“读懂”“读透”。

此次活动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联合主办,开封市图书馆、河南省寻宋纪文化创意公司、龙亭公园承办。

编辑:祝萍  审核 :范昭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