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府 成为文旅“新玩家”?记者专访时代文旅集团董事长熊晓杰
元旦假期,建业电影小镇非常火爆
景区官微/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马千惠
曾经,提起文旅行业,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个大规模、大项目、重资产的行业,和普通人以及中小型创业者似乎没什么关系。
如今,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一些新场景不断涌现,所展现出的市场活力皆预示着文旅市场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变化中的新机会,让行业逐渐成为一个人人可以找到商机的创业板块。
在充满创新和变革的一年,我们该如何在新机会中掘金2024?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对文旅实战专家、时代文旅集团董事长熊晓杰进行了专访。
地方政府拼经济,文旅是个很好的选择
2023年,中国的文旅行业在“疗伤”中复苏并保持了向上的势头。
根据国家文旅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春节,我国国内出游人数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8.6%,旅游收入恢复到了73.1%;到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就超过了2019年同期;到了暑假,人次和总收入更是实现了过去5年来的最高水平。
对此,有着近20年文旅营销实战经验的行业老兵,时代文旅集团的董事长熊晓杰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拼经济这一块下了很大的决心。促消费是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文旅行业是促消费最大的着力点之一,所以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输出自己城市品牌形象。文旅一定是未来城市拼经济、拼消费、拼竞争力的重要战场。
由此,2023年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变,各地方政府成为文旅“新玩家”。地方政府靠什么拼经济?文旅是个很好的选择。首先,文旅的GDP贡献率本来就高。2019年,文旅行业的GDP就占到GDP总量的11.05%,毫无疑问是支柱行业之一。第二,疫情结束后,文旅行业爆发出了巨大的流量拉动作用,2023年仅暑期就有18亿人次的出游流量。第三,文旅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对服务业零售业的整体拉动尤其明显。第四,文旅行业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这也是政府非常乐见的。
“文旅消费正在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2023年,烤炉、小饼、大葱的“灵魂三件套”让淄博烧烤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一场“村超”足球赛带火了总人口不到40万的贵州榕江县;南阳举办的迷笛音乐节,每天给南阳带来超过4万人次的外地游客流量……吸引游客前往一座城市的理由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因为城市的风景、古迹、主题公园,一间房、一张床、美食、烟火气、网络热点事件等都有可能吸引游客到访。
熊晓杰说:“文旅消费正在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文旅行业的边界正在扩大,同时门槛正在降低,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其中,或者用文旅的思维改变自己。”
中小型创业者如何抓住这波创业新机遇?熊晓杰建议,要从“小切口”入手,这样不仅投资成本和试错成本较低,还可以快速迭代。
同时,要扎根特色文化习俗,让项目成为人们精神的出口,满足吸收能量或发泄情绪的需求。
以前旅游资源是稀缺的,现在文旅体验是稀缺的。大家拼的是怎么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坐拥某种资源优势“一招鲜,吃遍天”,这就给了中小企业机会。
建议
文旅行业非常需要专业力量的介入
2024年,是拼经济的关键之年,政府、企业如何释放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熊晓杰建议,政府和企业要通过改造存量来创造增量,中国大地上有太多沉淀资源以及曾经因为规划、资金等情况而遗留下来的项目,在原先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对项目重新进行定位、改建从而达到盘活的目的,这样在资金投入上远比新建项目要小。
抓住城市更新、老城区改造、乡村更新的风口,为文旅行业带来新的卖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外地游客来休闲游,还可以提高本地人的幸福指数,达到主客共享的双重效应。
“我非常看好跨行业企业进入文旅行业带来的新机会和改变,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好原有优势、消费者数据库等资源,又能很好地去研究文旅行业的趋势,这些企业有可能创造比原来传统文旅企业更好的机会。”熊晓杰说。
他以最近在网络上走红的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为例,乐园充分发挥了品牌的IP价值并形成产品竞争力,通过乐园线下的体验、展示、互动形成很好的互补和赋能,也让消费者对IP、品牌产生更强的依赖,推动“潮玩”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乐园70%的收入来自餐饮、零售等项目的消费,这让很多依赖于门票收入的传统景区和主题乐园羡慕不已。
近年来,随着文旅行业成为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各地文旅项目遍地开花,这背后的各种无序发展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经济快速增长期,一些文旅项目可以靠运气就可以挣钱,但现在的文旅行业的投资风险其实是在提升的。所以,非常需要专业力量介入文旅行业,错误的项目定位、策划下的投资相当于在给社会制造负资产。”新的一年,熊晓杰建议文旅人要有长期主义的精神,因为文旅是一个快乐但也辛苦的行业,必须得有长期主义的态度,同时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能力,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