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我从博物馆来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让博物馆满足年轻人多样化需求

2024-03-10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温小娟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作为一名深耕文博领域近三十载的文博人,我深受感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将充分发挥河南博物院作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不断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考古盲盒风靡全国到妇好鸮尊等数字产品上线秒售罄,再到华夏古乐“复活”巩义石窟寺浮雕上的古乐器奏响新年欢歌……近年来,河南博物院屡屡出圈出彩。

  去年,河南博物院共接待观众270多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8天假期,10万多名游客走进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演出“一票难求”,豫博文创大受欢迎。

  马萧林说,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打卡博物馆成为假期“顶流”。更令人欣喜的是,走进博物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文化体验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场所在年轻人中的热度与日俱增。

  博物馆如何更好满足年轻人多样的个性追求?马萧林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博物馆功能不仅要做好文物保存和学术研究,更要在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创产品等方面守正创新。他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为例解释,河南博物院音乐文物馆藏丰富,包括商代乐器编铙、陶埙,春秋时期的“王孙诰”编钟等等,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音乐文化链条。而华夏古乐正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延伸,从展厅延伸到舞台进行艺术化解读,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另外,数字技术极大地增强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马萧林说,博物馆要善于引入互动科技,让展品故事活灵活现,提供沉浸式的展览体验;定期举办主题讲座、文化沙龙等社交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激发年轻人的思考与参与热情,拓宽文化视野。

  “我们还要扩大‘朋友圈’,引进来、走出去。”马萧林说,比如我们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联合山西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26家文博收藏机构举办的“礼合中国——商周礼乐文明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观展效果。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