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链动新河南丨新郑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 黄帝故里“链”动未来

2024-05-07大河网-河南日报

黄帝故里,河南新郑。

遂成药业工作人员在做水针剂灯检。

一颗红枣在好想你实现“百千变”,频频上新网红产品。

  □王豫襄 张温良 常春杨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时间的书页次第掀开,发展的篇章接续更新。

  具茨山下,溱洧河畔,黄帝故里,以“链”谋变、以“链”创新、以“链”图强。

  逐“强”,目标明——

  作为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郑市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37名,按照“融入大郑州、建设新故里、冲进三十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黄帝文化和郑韩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区、全省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提速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努力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多作贡献”。

  育“新”,底气足——

  作为全省经营主体数量最多的县(市),新郑市坚持“项目为王”、树牢“链式思维”、践行“三个转变”,重塑以现代食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强健产业筋骨。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14.4万家,不仅有关乎国人“吃穿用”的国货品牌,更有“高精尖”的创新创造。“一颗红枣”“一碗面”“一盒糕点”“一袋料包”“一支水针剂”“一块密胺泡沫”“一颗芯片”……从新郑走向全国,抢占新风口、竞逐新赛道,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好”,势头劲——

  拼出开门红!2024年一季度,新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同期、实现预期,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展现新气象。

  澎湃动能“链”上来。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新郑市突出创新驱动、链群发展、智改数转、要素保障,重点发展现代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在做强链主、做长链条、做优链环中,“链”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新图景。

  黄帝故里,“链”上发力,蓄势崛起。

  “链”领“新食尚”

  如果说河南是“国人厨房”,那么新郑就是这厨房中的大“灶台”,为中国食品工业烹饪出极富特色的美味佳肴。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新郑又签约“上新”了一批好项目。其中,投资超20亿元的友臣食品项目便是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代表。

  “我们祖上都是河南人,到新郑就是回老家。”友臣集团总裁游晓文对新郑一点都不陌生,“这里不少食品企业由闽商投资创办,这一次,我们也来了。”

  落地新郑的友臣食品项目专业生产“中西式糕点、面点、饼类”等一系列中高端产品,并以其行业地位带动和整合新郑市现有食品行业提质升级,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固链、延链、补链、强链,现代食品产业挺起“新郑力量”。

  ——“一盒糕点”在新郑续写新故事。

  落户新郑13年来,郑州人人利食品有限公司先后三次扩建,生产的“豪士”系列面包销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已成为国内短保烘焙糕点行业前三名。

  “三期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145亩,比一期、二期加起来都要大,可年产5万吨高端短保烘焙糕点。”该公司副总经理谢鹏威是福建人,对企业在新郑做优做强代餐类产品充满信心,“目前,12栋厂房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已有2个车间开始试生产,1个电商车间已投用,今年将新投产3到5条生产线,产值增加3亿元以上。”

  “仅靠自己单打独斗,成不了事儿,必须专业分工、协同合作、聚链成群。新郑有适合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产业森林’。”谢鹏威坦言。

  “这里有日益完善的现代食品产业链。”他举例说,每天鲜蛋用量15吨,周边鸡场按时供货;面粉用的是中储粮、益海嘉里的;印刷包装用的是闽星亿、宏美彩印;面包渣等边角废料由附近的长润开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制成宠物饲料。

  落户新郑3年来,位于和庄镇的河南闽盛食品有限公司也在一步步发展壮大。

  步入厂区,浓郁的面包香味扑鼻而来。“我们首创的‘奇亚籽、藜麦全麦面包’引领健康轻食潮流,在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均为网红产品。”该企业总经理廖旺生介绍,今年又新投用了一条大生产线,整个工厂日产能增至近百吨。

  ——“一颗红枣”在新郑上演“新质之变”。

  一颗红枣能衍生出多少种产品?作为“中国红枣第一股”,“好想你”将“药食同源”理念融入产品创新,生产高端红枣、健康锁鲜、高端滋补三大类230余款单品。去年以来,好想你红小派、每日维C派等新品销售走俏,成为“网红”健康食品,让国人多了更营养健康的选择。

  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土特产到明星产品,新郑“红枣经济”蓬勃发展,已形成以“好想你”为核心的枣制品产业化集群,打造出红枣种植、种苗培育、红枣加工、品牌营销、健康饮食、观光旅游的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碗面”在新郑做出“新花样”。

  “仅‘汤好喝’、大骨面、‘鲜面传’等方便速食的单品就有100多种,不少是网红‘爆款’,深受年轻群体喜欢,订单应接不暇,供不应求。”在白象食品新郑工厂产品展示区,企业工作人员冀守赞指着琳琅满目的产品介绍,部分原料就来自新郑域内的久居香、雪麦龙等关联企业,产业链间横向耦合。

  “产品创新一直在路上,每个月都有新品上市。”冀守赞说,白象食品在全国布局了12个生产基地,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还远销66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百亿元。

  ——“一袋料包”在新郑“链”出大市场。

  食材是基础,配料是灵魂。深耕料包领域细分市场,郑州烹小鲜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新郑食品企业的“后起之秀”,并跻身全国料包生产头部企业。

  “味道创新也是新质生产力,全国各地客户都来我们这里‘寻味’呢!”该公司生产经理米高洋自豪地说,“通过把家庭厨房和餐饮后厨转化为智能化、规模化工业生产,跨上新赛道,研发几千种口味,为各类速食品牌供应料包,年销售4万吨小料包、年产值近3亿元。”

  “小料包”里有大生意。通过持续产品创新,烹小鲜已深深嵌入速食食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之中,并不断拓展更多的链接可能。

  “食在新郑,味在新郑。”据介绍,该市生产的方便食品、枣制品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25%,复合调味品在全国也占据“一席之地”。在“大食物观”引领下,通过持续招大引强,新郑市培育各类食品企业213家,规上食品企业50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储粮、天康宏展、白象食品、好想你健康食品、达利食品、光明乳业、雪花啤酒为龙头,以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制造、调味品制造为支撑,以植物油、保健食品为补充的食品工业体系。

  现代食品产业集群是全省重点培育发展的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作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新郑市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传统食品向健康食品、功能休闲食品、预制食品等领域转型升级、换道领跑,不断“链”出新食尚、“链”强“舌尖经济”。

  “链”出“千金方”

  “链式”布局,生物医药赛道崛起“新郑板块”。

  “全国水针看河南,河南水针看新郑。”新郑是全国最大的医用水针剂生产基地,全国市场份额30%的水针剂产于此。其中,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水针剂则占到了全国市场规模的15%—20%,年生产能力可达20多亿支。

  在遂成药业生产车间,生产线上,从药品配制、洗瓶、灌装到灭菌、灯检、包装、捆扎……小容量医用水针剂全自动化生产流程令人叹为观止。

  “一支水针剂”闯出广阔天地。这家位于新郑的医药企业,是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职教于一体的本土培育成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郑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保持每年收入占比7%以上的研发投入,产品包括水针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等19个剂型,200多个品种,配套有药用安瓿瓶、包装、印刷、辐照产业链,产品畅销全国各地,36个品种出口国外。

  “每年都有不少新药新品上市。”隔着参观玻璃,遂成药业副总经理周劲松指着生产车间流水线介绍,“这里面是我们与位于郑州航空港的新领先医药公司联合研发的一款新药,正在加紧生产。”

  生物医药产业是临空偏好型产业。遂成药业跟郑州航空港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医药企业长期合作,开展新品研发和药品一致性评价。“重建省医学科学院,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周劲松坦言,“现在高端研发机构就在身边,方便沟通交流,产学研融合,有利于加快新品研发,抢抓宝贵的时间窗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作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遂成药业联合生物医药上下游研发机构、高校与企业组建了“郑州市遂成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与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郑州深蓝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创新型合作关系,开展药用包材、医药中间体、原料药、新产品研发及中试成果转化全产业链条融合研发,为上下游生物医药企业解决关键的核心技术、共性问题和“卡脖子”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做大生物医药产业,新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今年拜祖大典期间,赛隽生物科技项目签约新郑。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领先的干细胞技术开发及转化应用高科技企业,总部设在广州。

  “选择把新郑作为总部之外全国第一个生产基地,首先,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便捷的交通能够辐射中部六省;其次,这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便于企业长期发展。”赛隽生物总经理殷宁洁说。

  生物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是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加大对遂成药业、润弘制药等骨干企业支持力度,争取在化学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研发上市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韩都药业年产10亿片剂、灵佑药业生产线改造项目建设;依托不饱和产能,用好药品持有人制度,广泛对接知名药企,推动释放更多新产能;鼓励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健康服务、新型医疗器械等行业,推动伟林恒昌医药、金宝康药业、诚康医药、宗匠科技等企业项目和浩正医疗产业园建设……新郑生物医药产业“小集群”正加速融入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大集群”,实现集群互动、协同发展,构筑生物医药产业新优势。

  做强产业链、优化生态链、提升创新链,新郑着力“链”出生物医药“千金方”。

  从“制造”到“智造”,新郑竞速新赛道。

  由生产单一的采油助剂、污水处理剂到布局制造智能油田装备,位于龙湖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正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提升创新链、延长产业链。

  新郑市中华路一侧,森乐高端智能能源装备项目即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簇新的办公楼、厂房已经建成,计划今年正式投产。

  “智能化控制,远程监控运行。”企业生产总监王中奇打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科威特、阿曼等地的实时产品使用信息。“1吨原料上万元,一套设备动辄百万元,从卖原料到卖设备,再到卖技术、卖服务,这是一条产业链价值链的‘进阶’之路,虽难必攀。”他感慨道。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新郑市积极培育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已集聚恒天铜业、运达造纸设备等装备制造规上企业46家,越来越多的“新郑智造”崭露锋芒。

  “现在,提起密胺泡沫,不光想到巴斯夫,还会想到峰泰。”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90后副总经理王帅很是自豪。

  这家由归国留学生创立的企业,在10年的摸爬滚打中发展起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各项专利225项,其密胺泡沫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小泡沫”在高铁、国产大飞机、航天、舰船等“大国重器”制造中派上“大用场”。

  互联互动,融郑融港发展,更多智能制造产业“链”起来。

  河南加快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郑州发力建设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这让更多企业看到了机会。

  紧盯周边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新郑重点布局需就地配套的相关产业。

  创维智能制造项目来了,旨在建设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和光、储、充、车一体化零碳生活馆样板工程。

  先阳新能源项目也来了。作为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先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走出深圳来到河南,已在新郑注册成立了新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新郑位于中原之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周边汽车产业聚链成群,配套率高。”深圳先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储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会龙说。

  签约落地杭州亚太集团汽灵灵汽配、浙江国盛汽车紧固件等项目,开建威博达汽车智能制造项目,“整车在港区、配套在新郑”的产业格局在加快形成。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提升制造业层级的关键。新郑市利用郑州航空港富士康、超聚变、惠科、华锐光电等龙头企业的聚集优势,围绕“龙头带动、芯屏联动、集群配套、链式延伸”的思路,着力发展新型显示及终端、集成电路、智能硬件三大核心产业及5G通信、工业电子两大支撑产业,打造“3+2”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和芯、屏、网完整联动的产业链,已招引落地华思光电、锐杰微、威斯荻克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0余个。

  按照“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集约型布局,新郑市加快推进薛店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应急产业园、现代食品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为企业量身定制标准化厂房,实现拎包入住、快速投产。

  优化营商环境,整合行政审批、证件办理等2309项业务流程,实施“一网、一窗、一次”综合受理,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叫响“身在新郑,办事不难;始于需求,终于满意”的“小新帮办”品牌,不断“引凤来栖”。2266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马上办”事项1861项,企业开办零跑腿、零费用、半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最多41个工作日;积极推行“标准地”出让,首创“开工手续”双承诺机制,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在省内县市率先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企业家恳谈日”“企业宁静日”制度,设立产业母基金和专项基金,“键对键”“面对面”用心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古有莲鹤方壶,今有莲鹤品牌。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公共资源交易“莲鹤”不见面开标大厅,常态化推行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参与新郑招投标的域外企业占比达88%。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目前,新郑市拥有规上企业近千家,规上工业企业2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科技型企业341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成为新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一家家企业投产达效,一项项技术创新突破,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有效提升着新郑三大主导产业的“含金量”“含科量”“含新量”“含绿量”,推动产业链向终端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时间节点就是奋斗坐标。“白天抓进度、晚上抓调度”,按时序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转化更多现实生产力,新郑努力“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

  东风浩荡满目新,不负韶光万里程。黄帝故里,“链”动未来。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编辑:谭敏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