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170幅作品展示60年生活变化 “黄河百姓——朱宪民摄影作品展”开展

2024-05-09大河网

大河网讯 5月9日,“黄河百姓——朱宪民摄影作品展”开展暨捐赠仪式在河南省档案馆新馆举行。本次展览分为“风”“土”“人”“家”四个单元,展出作品170幅,全面展示了从黄河发源地到黄河入海口拍摄的百姓生活画卷,呈现60余年间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变化。

作为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中国纪实摄影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朱宪民半个多世纪以来,持之以恒地关注平民生活,用镜头定格大时代变迁中普通民众的时光岁月和历史沧桑。

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档案馆、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

摄影艺术与档案馆藏的“双向奔赴”

“他的作品是现实性、艺术性与民族性的生动结合,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历史文献价值。”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在致辞中指出。

从20世纪60年代起,朱宪民把镜头始终对准百姓生活,用心感受百姓的酸甜苦辣,目不转睛地记录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点点滴滴。

其中,“黄河百姓”系列作品是朱宪民纪实摄影的代表作,聚焦黄河沿岸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在记录黄河流域60余年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档案资料。

河南省档案馆馆长李修建介绍,近年来河南省档案馆积极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努力用档案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本次展览便是河南省档案馆对黄河档案重要征集开发成果之一”,李修建说。

在刘鲁豫看来,本次摄影展是摄影艺术与档案馆藏的完美结合、双向奔赴。既加强了对珍贵艺术影像的留存保护,也为艺术创作打开了新的视野。

全面展示黄河两岸百姓的生活画卷

千百年来,黄河两岸的百姓半在水里、半在土里,他们的勤劳和坚忍、欢乐和忧伤,汇聚了无数经验和认知,也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直观叙事。

“我出生和成长在黄河边,对生活在那里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宪民深情地表示。

这就是“黄河百姓”系列摄影作品的创作源泉,是他饱含深情用镜头定格下的瞬间。

黄河岸边的古老渡口、穿着朴素冬装的渡河人;小镇街道上戴着墨镜赶时髦的年轻人;新校舍的施工工地上,兴奋地攀爬铁架子的孩童……

在河南省档案馆一层的展厅里,一幅幅画面勾起人们的回忆,不少观众站在作品前久久驻足。

“朱宪民先生朴素自然的拍摄理念与创作实践,不仅有力谱写出个体命运与时代大潮融合交织的中国百姓生存交响曲,也为摄影界、文艺界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启迪和示范。”刘鲁豫说。

“特别欣慰赶上这个巨变的时代”

“特别欣慰的是,我赶上了一个巨变的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初一直到今天,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采访中,“变化”是朱宪民使用最多的词。

面对变化,朱宪民选择用镜头记录下来。他希望若干年后,当观众看到这些画面,可以从中了解中国人曾经这样生活过。他说,这是他作为摄影师的责任。

不仅如此,朱宪民还先后三次向河南省档案馆无偿捐赠“黄河百姓”系列作品。在他的心里,档案是千秋万代、祖祖辈辈留下来、传下去的资料。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百姓身上的善良、淳朴、勤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希望能够通过影像的方式,把这些好的东西永久地传下去。”朱宪民说。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7月中旬。(李东宝)

编辑:陈静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