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推动“昆蒙框架”落实,共筑生物多样性网络

2024-05-23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如果说多样性是生活的调味品,那么生物多样性的确使地球的生态系统变得“有滋有味”。

  多样的生物资源是人类文明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支柱。鱼类为大约30亿人口提供了20%的动物蛋白,超过80%的人类日常饮食依赖于植物提供的丰富营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并非新议题,然而在很多地方,它仍未能从“边缘”走向“主流”。

  今年5月22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很明确:“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这一主题旨在鼓励所有人都参与到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的努力中。

  地球上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网络维系着所有生命。图片来源:《新科学家》网站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加速灭绝

  17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发表致辞。

  “地球上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网络维系着所有生命。然而,这一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崩溃。人类难辞其咎。”古特雷斯的警告令人震撼,“我们污染着土地、海洋和淡水,破坏着景观和生态系统,并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扰乱地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威胁着今天的可持续发展,为明天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地球上目前已确认有近216万种生物。生物多样性通常增长缓慢,不仅如此,还可能突然急剧减少。

  如果说生物多样性是一部记录地球历史的影片,那么,当前的影像就是地球生命数十亿年来进化和历经各种过程的结果。然而生物多样性在过去20年里持续下降,地球丰富历史的珍贵片段也随之消逝。

  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脊椎动物的数量在1970年至2012年之间下降了58%,淡水物种在同一时间段下降了81%。尽管灭绝是自然现象,但污染、栖息地破坏和过度采伐森林资源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从而影响了全球生物多样性。

  深入理解帮助阻止生物多样性衰退

  乍一看,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似乎很简单,但它本质上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多样性。加深理解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人们阻止甚至扭转生物多样性的衰退。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刊文称,科学家已经拥有多层面测量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维度之一是物种丰富度,即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物种数量。

  科学家还需要考虑的是不同物种的相对丰富度。即使两个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同,但它们的多样性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量)很高,但其中99%都是同一种生物,每个物种的具体数量差别就很悬殊;相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分布更加均匀,那就可以说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较高。

  另一个维度是物种之间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差异程度。例如,“功能多样性”着眼于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如光合作用、养分循环、捕食、授粉等。另一个维度则是追踪其他维度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测量生物多样性维度的方法有很多,科学界对此尚未统一。但至少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争论方法于事无补,协同作战才有效。

  联合国呼吁加快落实“昆蒙框架”

  202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了2030年的4项目标和23项相关指标。我国作为COP15主席国,引领国际社会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路径。

  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指出,“昆蒙框架”提供了扭转生物多样性损失和促进其恢复的途径,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构筑了复原力,并刺激了可持续发展。

  古特雷斯呼吁各国政府发挥带头作用。正如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所强调的那样,我们都属于“昆蒙框架”的一部分。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努力,以惠及全人类为目标,珍视、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在21日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问题附属机构第四次会议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尔·安德森也强调,时间不等人,COP16即将召开,2030年近在眼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仍在下降。她呼吁各国推进相关举措,助力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道路,造福人类和地球。

编辑:路娇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