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从小切口到大视野,王笛新书带你走进中国城市内部

2024-05-24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历史学家王笛始终秉持着“为民众写史”的创作观。他认为,日常叙事就是与国家大叙事相对应的“小叙事”,是站在民众和民众利益的立场上去关注个体的经历和命运。这一观念在他的历史重构和叙事之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他的作品兼具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不仅受到大众的广泛赞誉,更是在城市史研究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国际影响力。

5月24日,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悉,继《那间街角的茶铺》《历史的微声》之后,王笛两部城市研究代表作的最新修订本——《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和《消失的古城(增订本)》正式出版。

对中国城市生活新的思考和理解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是王笛关于中国城市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结,也是王笛城市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一反作者过去实证和个案研究的风格,把历史研究的具体问题放到更抽象的层面上,对宏观与微观、利用文学和图像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方法论、新文化史的取向、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以及新城市史研究的路径、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研究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作者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野出发,阐明了对中国城市生活新的思考和理解。从本书中,可以看出王笛经典著作《茶馆》《街头文化》《袍哥》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本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史学素养,使读者得以了解王笛那些脍炙人口的专题研究背后的深层思考,看到那些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证和经典的个案研究的。在书的结论部分,作者比较了国外专家对城市发展的三种不同理念,对读者认识中国城市具有非常大的启发。

与先前的版本相较,《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最新修订本最大的改动是增加了第一编《书写城市的日常史诗》。内容主要选取自王笛近年的采访、演讲,其中梳理了王笛近年对于中国城市和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些最新思考。怎样进入中国城市内部?进入茶馆后,我们能看到什么?现代中国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历史写作怎样面向大众。在王笛看来,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生活即为日常的史诗。

通过平凡人的日常生活看对历史的贡献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记述了晚清及民国初年成都的历史,呈现出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王笛以生动流畅的笔调,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展示了这个城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折过程。从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坐茶馆、逛庙会、庆祝节日等各种活动,茶客、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剃头匠等三教九流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现代化和社会变迁对普通市民生活各方各面的影响。

王笛认为,小商小贩不仅让城市生机勃勃、为市民提供了生活的方便,而且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无数的街头小贩与固定的商店将街道连接起来,极大地扩展了城市的商业空间,对形成城市活跃的街头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街头小贩、工匠、手艺人,以及各种临时雇工,为市民的日常需求而工作。如果没有他们,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会有许多不便,而且这个城市将会失掉许多生机,会显得沉闷而没有了蓬勃的气象。因此,王笛希望将这本书献给历史上和今天的普通人,让他们的历史和贡献被记录。

两书的写作深入浅出,既包括了独到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又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和通俗流畅的文字,扎实、耐读而又精彩。

编辑:王晓颖  审核 :王世洋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