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科技赋能,制造变“智”造!河南工程学院创新培育模式助力新质生产力的成长

2024-06-14大河网

大河网讯 “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早已在现实生活中被无数次印证。而随着工业软件的应用,通用制造行业不仅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传统的服装、纺织业也得以焕发新生。这种影响力和感染力,在“2024全国主流媒体河南教育行”河南工程学院站中感触尤为深刻,因为该校不止于此,还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育范式。

校企联手打造双料课程,课堂也跟上了潮流

“通过运用服装MES系统,能够实现我们的教学实训,还有产线产能以及产线数据的实时更新。”指着身旁那一排智能吊挂生产系统,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教师付新芳笑着说,“最快3分钟就可以让一块布料变成一件成衣,相当于30人组成的流水线。”

这里,是河南工程学院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也是该校纺织服装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丰硕成果之一。

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精心规划了自动裁剪、智能吊挂生产、整烫质检及数据处理四大功能中心,通过定制数据看板与MES系统的集成,实现从裁剪到包装的全链条自动化、数字化操作与管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借助数据处理中心实时采集与分析的生产流程数据,该基地能够支持精准决策,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智能化管控。同时,通过RFID等技术,也能确保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进一步提升了客户信任度。当然,河南工程学院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也是科研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孵化器,产教融合、课堂与现代服装企业高度接轨的重要培训场。在这里,科研团队可以获得丰富的生产数据资源和先进的实验平台,从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商业价值的转化;在这里,学生能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习和掌握智能生产技术,成为行业所需的数字化、智能化人才。

“现代服装企业要求的是一个全能选手,学校和企业联手共同去打造理论+实践的这种双料课程,培养出‘工业软件+服装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再融入AI元素,让课堂跟上潮流。”说起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培育思路,聊起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作为学校产教融合的合作方,北京云数工场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丽娜感触颇深。

这种感触,来自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的有效驱动,更来源于该基地为企业、高校及行业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包括智能技术培训、定制化解决方案、科研合作等。“这些便利将有助于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行业知识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

多元深度合作,打造示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体

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与发展,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而探索政校企行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的合作共赢机制,则是推动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

深谙其中内涵的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之路上始终稳健前行:以2016年锦荣服装学院创办为起点,至2017年“锦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班”的顺势而出,再到2019年时尚产业研究院的筹备及随后时尚智慧工场、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的落成,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始终秉持“以需求为导向,教研相长,导师引领,校企互动,全链条融合,强调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于一体的协同育人生态系统。

经过几年努力,该学院已收获累累硕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纺织服装人才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省级纺织服装类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省级纺织服装设计虚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服装与服饰设计虚拟教研室。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校企协同的教育探索中,该学院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递进式教学模式,实行“产教—科教”双轨并行,构建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推广“项目整合、平台—项目—团队—实践四位一体”的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锦荣服装学院、中原文化与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中心及教师工作室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不仅为校企合作项目及学术研究课题提供了实施基础,还架设起校内外人才培养的桥梁,形成了企业项目、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的“科教”与“产教”共生生态系统。

同时,学院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依托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和时尚智慧工场的资源优势,在培养人才之外,一系列实践也取得显著成果:拥有河南省级一流课程1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思政样板课3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项……有效推动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助力河南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为服务设计河南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加强与清华、阿里、华为、中望等高水平大学和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高创新源头供给能力。而对于未来的发展,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也已做好清晰的规划蓝图。

据河南工程学院校长李利英介绍,该学院要深植中原丰富的历史文化土壤,立足于时尚与创新的交融,以中原服饰文化与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为依托,举办中原时尚大会,共同描绘中原时尚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壮丽画卷。


采访团一行来到纺织服饰博物

具体而言,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时尚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团队开展中国时尚产业园区研究,服务河南省服装产业园区建设,其中“基于商城县女装工业园区业态规划和建筑概念设计”项目,立足国际,对标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布局,求同存异,精准定位,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其二,科技时尚与智慧生活团队围绕“时尚数字化设计与虚拟试衣”开展研究,完成《汉代服饰虚拟仿真》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北宋男服“百工百衣”式样图绘及其构建思想研究》是国内首项男装领域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后,要传承中国精神,推动地域文化的振兴与传播,如与周口市扶沟县人民政府开展“基于扶沟县地域文化的服装设计创新项目”发布等。

采访团一行来到纺织服饰博物馆

“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产业学院要利用服装的文化载体功能实现传播和传承,为‘设计河南’增光添彩,强化高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纽带作用。”李利英表示,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产业学院有其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明确的目标任务,河南工程学院亦如此。“作为以煤炭和纺织为主的传统工科高校,河南工程学院以工业软件赋能为切入点,改造老专业,布局新专业,切实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新质科教资源的培育助力河南新质生产力的成长。现在是这样,未来更将发挥最大化效用,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展现高校担当。”(谭敏)

编辑:陈静  审核 :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