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丨文旅融出新天地 诗意怀川纳四方

2024-06-17大河网-河南日报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主峰茱萸峰云海翻涌,如梦似幻。

①每年有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陈家沟拜师学艺。

②文旅市集点亮“夜经济”。

③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红石峡景点人头攒动、游客如织。

④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神农山的“龙脊长城”巍巍高耸、蜿蜒起伏。

  □雪娇

  有一座城,城市基因里蕴含了黄河文化、太极文化、怀药文化等多元文化,源远流长;

  有一座城,城市气魄里蕴藏着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旖旎风光,胜景如林;

  有一座城,城市血脉里蕴养着矿业遗址、非遗工坊、民居民宿等特色符号,历久弥新……

  这里是焦作,无数人梦想抵达的诗和远方。

  翻开怀川的长幅浩卷,文旅是格外引人注目的动人篇章,山水秀美、文化厚重。秉持这独有的气质,焦作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在奋力开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布局的实践中,留下了一个个生动剪影,让文旅融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以诗意共远方的激情与动力,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规划先行 谋定后动 擘画文旅融合发展蓝图

  一组数据,能清晰地看到焦作文旅市场有多“火”!

  2023年,焦作市共接待游客7261.87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23.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1.16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18.95%。

  2024年1—5月份,焦作市共接待游客3568.43万人次,同比增长40.6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1.19亿元,同比增长37.74%。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焦作市共接待游客168.38万人次,同比增长7.92%;旅游综合收入9.84亿元,同比增长8.89%。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焦作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

  为更好推动焦作优质旅游资源出圈破圈,增强文旅产业发展合力,焦作市委、市政府坚持全盘谋划、精准落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实施,成立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工作专班牵头抓总,围绕全业态联动、全要素协同、全链条发力、全场景布局,出台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提出加速构建“三条文化旅游带”、打造中心城区“五大文旅片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三条文化旅游带,即北部沿太行山自然山水景观带,中部沿天河、大沙河城市休闲景观带,南部沿黄河历史文化景观带。

  五大文旅片区,即南水北调文化体验片区、大沙河休闲娱乐片区、沿山康养度假片区、云台天河生态旅游片区、万达广场文商旅片区。

  这里有太行山脉的神奇灵秀,也有经年累月历史浸润的文化底蕴,用活这片土地上的“宝藏”,焦作人民充满了热望,也正不断付诸实干。

  修武县云台山兵盘村民宿及基础设施、生态修复提升综合项目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逐步降低门票经济比重,推进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解放区猫岔乡野度假民宿文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1.7亿元,是集户外运动、田园文旅、乡村旅游、康养度假、采摘体验等于一体的休闲微度假区。建成后,将成为焦作、新乡、郑州等短途近郊休闲游的乡野度假目的地;

  中站区帐篷营地、周窑图书馆、“初心楠舍·十二会”研学基地、栗井山居美术工坊等高品质文旅项目,依托山区优美自然风光建设,绘就乡村旅游美丽画卷,让旅客既能拥抱自然,又享有城市生活的舒适……

  做强山水游、做优文化游、做活城市游。目前,焦作已拥有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2个世界级品牌;成功创建了2个国家级、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甲级旅游民宿1家、省五星级旅游民宿5家,国家非遗项目13项,均居全省第一;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焦作市在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培训会议上介绍焦作市旅游业转型与实践的做法和经验。中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峰会组委会授予焦作市“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称号。

  项目牵引 叠加势能 构筑文旅融合强大支撑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加速器。翻阅焦作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工作专班“作战图”“攻坚表”,一个个文旅融合项目正蓄势待发:

  坚持以大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开新局,2023年以来谋划实施文旅项目50多个,完成投资超10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焦作矿业遗址公园、陶瓷文化创意园、怀府恐龙乐园等文旅项目,为文旅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印发《焦作市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打造具有焦作特色的“黄河古都”“太行云天”一号旅游公路,构建焦作全域“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旅游交通网络。

  在文旅项目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之时,焦作文旅业态也在持续推陈出新。

  如今,人们游走焦作的方式已从“独宠景区”变为“雨露均沾”。直奔各景区已不是唯一选择,大家或去金岭坡赏田园风光,或去卢亮沟汽车营地在星空下入睡,或去大南坡“文艺”一把,或去周窑十八坊民宿度假小憩……焦作持续创新“文旅+”“+文旅”发展方式,持续推动乡村旅游、民宿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努力构建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

  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展村落景区化创建,精心打造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2个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5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发展民宿旅游,先后建成运营140多家精品民宿,成功创建国家首批甲级民宿1家,省五星级民宿5家、四星级民宿2家,高等级民宿数量居全省第一位,进一步叫响了“北方民宿之都”的品牌。

  发展研学旅游,围绕“游有所学、品读焦作”主题,精心打造“行走的课堂”,培育建设了陈家沟“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合作认证基地”、云台山“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首批26家“焦作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4条研学线路入选2023年省研学旅行特色线路。

  发展红色旅游,创造性编制了目前国内关于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的唯一省级地方标准《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开发建设50个红色资源旅游访问点,推出了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实现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受到了中央组织部两大平台(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和共产党员网)的点赞。

  文旅业态出新,消费场景出彩。焦作文旅部门充分利用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旅促消费主题活动,用出彩的特色活动、出新的场景布局、出色的管理水平、出众的服务质量,推动焦作文旅出圈出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会经济现象”。

  据统计,2023年中心城区3个文旅市集开市期间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央视2套《消费主张》进行了专题报道;云台山音乐节2天时间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0万乐迷,全网超7亿次的点击量,登顶全国热搜榜单,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音乐节,受到文旅部的点名表扬。

  树立品牌 创新变量 激活文旅融合动力之源

  旅游为文化扬“帆”,文化为旅游铸“魂”。

  借助“互联网+”,市民只要动动手指,就可点进焦作市百姓文化超市线上平台,或观展,或看书,或学习太极拳、非遗产品制作手艺……焦作市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性地建立了百姓文化超市网络平台,群众可以通过该平台足不出户“淘文化”。

  这是焦作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开创之举,也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让“流量”变“留量”,让“网红”为“长红”,品牌建设是关键。近年来,焦作市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紧扣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目标,突出品牌建设,致力将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赋能文化创新,画好文化建设“同心圆”:

  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1039家,2023年共计13个优秀作品进入“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全省百佳、获奖数量全省第一;

  全市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成绩突出,作为省辖市唯一代表在全省总结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大型红色现代怀梆戏《杨介人》唱响清华大学校园。

  促进活态发展,打造文化遗产“藏宝阁”:

  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景区数字化项目、温县小麦博物馆数字化项目等入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14处不可移动文物和82件可移动文物成功申报为第二批河南省革命文物名录,太行陉沁阳段成功入选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组建太极拳实验室,编制出台我国首部关于太极拳保护的法规《焦作市太极拳保护和发展条例》。评选推出49家非遗老字号特色美食门店,打造了25家非遗工坊,真正让非遗融入生活,为文旅增添色彩。

  创新品牌营销,扩大焦作文旅“朋友圈”:

  讲好“焦作故事”。紧抓媒体营销、活动营销、政策营销,构建全媒体营销矩阵,不断扩大焦作“朋友圈”。2024年,央视51次、央媒300余次关注报道焦作文旅,网络曝光量突破200亿次,开通运营海外Tiktok账号,先后吸引来自韩国、泰国等10余个国家的旅游团队和来自我国台湾的千人旅游包机。

  持续“引客入焦”。出台市场激励政策、实行友好城市互惠互动,“引客入焦”“留客在焦”不断掀起高潮,接待游客人次始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3年以来,焦作市共接待旅游包机、专列161架(趟),客源市场遍布国内外,焦作文旅品牌形象更加响亮。

  如今的焦作,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领导表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文旅品牌创建为引领,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多元化业态培育为重点,以创新宣传营销为手段,精心谋划好重要节点文旅活动,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不断推动焦作文旅高质量发展,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贡献焦作力量。

  本版图片均由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编辑:祝萍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