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丨三门峡市湖滨区:构建沿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4-06-17大河网-河南日报

风光旖旎的黄河三门峡大坝。

  □胡彩芳 王洋

  今年1月24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主办的2023河南文化产业盛典在郑州举办,三门峡市湖滨区上榜“文旅文创融合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三门峡市湖滨区深入贯彻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按照三门峡市关于建设“文化强市”、壮大“文旅经济”的工作部署,不断推进黄河三门峡大坝功能区建设,打造以黄河三门峡大坝为根、以黄河文化为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景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构建沿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该区通过讲好黄河文化、非遗文化等故事,进一步深入发掘文化旅游资源,传承非遗文化,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对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了一批内容新颖、主题突出、融合度高、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文创产品,使古老的非遗传统技艺迸发出蓬勃的朝气,让文创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潮品”,全力创造条件让“非遗”走出“深闺”。催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旅游市场增添新的亮点,使湖滨区“非遗+文创”旅游发展更有“戏”。

  6月15日,走进三门峡市湖滨区沿黄河片区,正在建设的沿黄文化展示中心项目与周围的群山相互映衬,施工人员忙着对项目进行室内布展和精装修。“沿黄片区的项目总投资1.77亿元,现主体已经完工。”据沿黄文化展示中心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旨在突出大坝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建成后将与三门峡大坝风景区融为一体,形成黄河文化产业园。为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旅+”项目综合体,湖滨区规划建设中流砥柱研学中心、沿黄文化展示中心、七里沟滑雪场、大禹文化公园、角古东文化商业街区等重点项目,将沿黄片区项目发展与黄河三门峡大坝景区串联成线,让经济与生态齐飞、美丽与发展共赢,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强化项目支撑。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三门峡大坝文化产业园区、角古东小镇、中流砥柱博物馆和研学中心等建设,因地制宜挖掘开发沿黄文化旅游以及农业、生态、历史、文物等资源,谋划包装“文化旅游+”项目,实行“节日+文化+旅游”模式,定期开展非遗文化展示、民俗体验等主题活动,打造以特色演艺、夜游经济、非遗体验等为主的黄河风情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大景区运营格局。角古东小镇自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

  绘就沿黄农旅新画卷。建设角古东小镇、中流砥柱博物馆和研学中心等5个文旅综合体,依托全区11个省级特色旅游乡(村),整合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开发沿黄生态观光旅游、青少年研学旅游、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等“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特色线路3条,打造沿黄乡村旅游示范点。连续举办乡村康养游、古村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特色单位,旅游形象展示及发展效果日益显现。去年6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第二批露营地推荐名单,高庙乡大安村慕野星空营地、会兴街道东坡村山顶见露营地榜上有名,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收,全区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数量约235万人次,带动脱贫380户1756人。

  文创IP赋能融合发展。引导文旅企业和研发机构,以黄河、白天鹅、中流砥柱、大禹、虢国等为创作要素,研发推出白天鹅、捶草印花、金石拓片、陶瓷制品、湖滨香包等文创产品300余种,利用全省唯一一家在国家级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成功挂牌交易的文创企业弘炎文化交易运营平台打造全区文创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集结玄天锣鼓、虢州石砚等文创企业30余家,年产值2亿余元,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转化,打造“黄河文化”产品品牌。

  研学旅游激活力。串联虢国博物馆、黄河三门峡大坝等资源,以黄河三门峡大坝、中流砥柱、大禹文化公园等为核心,以臻翠园葡萄、丰基农业等特色农场为中心,以东坡园拓展基地、大安禹景飞行营地等为重点,开发农业研学、拓展研学、特种体验等研学旅游专题线路,打造沿黄河研学游基地集群。以研学教育、工业旅游、农业观光、黄河水上游、峡谷风光游为主,推动沿黄生态廊道、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中流砥柱博物馆、沿黄铁路文化公园、中药材科研科普基地、三门峡大坝景区等文化旅游精品项目聚链成群,提供一站式“旅游+”体验,吸引外地游客“种草”三门峡、“打卡”角古东,实现让流量变“留量”、让过客变常客。

  “下一步,我们将树立‘一盘棋’发展理念,以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为纽带、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以特色化发展为手段,努力构建沿黄特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三门峡市湖滨区委书记周建文说。


编辑:祝萍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