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源网荷储一体化如何建设、运行?河南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4-06-17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围绕工业企业、农村地区、增量配电网等3类场景分别出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推动传统“源随荷动”供电模式,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模式转变,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政策聚焦哪些重点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如何建设、运行?工业企业、农村地区、增量配电网等3类场景政策分别有哪些重点?大河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背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一体化,即是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

2023年9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一系列文件,对能源领域改革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出了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强调要加大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就近开发力度。同时,围绕增强能耗总量管理弹性、鼓励发展新能源、优化电网的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并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介绍:“当前,电力系统是以适应煤电、水电和核电等稳定电源为基础的运行系统。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现状】对标“双碳”目标任务 河南能源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

河南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2023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约1亿吨标煤,原煤约1亿吨,原油约200万吨,天然气约2亿方。截至2023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1.39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2023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2.45亿吨标煤,居全国第8、中部六省第1。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为63.0%、15.6%、6.4%和16.0%。全社会用电量409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7、中部六省第1。

郑州郑东新区龙湖金融岛1#能源站。(大河网资料图)

对标“双碳”目标任务,河南能源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比较突出的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够优化,煤炭消费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非化石消费占比低2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但现有电力系统难以满足大规模接入新能源的要求,并网难、消纳难问题日益凸显。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方式,做好源网荷储不同环节间的协调互动,将新能源发电的不连续性和用电负荷的稳定性要求匹配起来,推动传统“源随荷动”的供电模式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模式转变。“接下来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做好‘源荷互动’,加强需求侧管理,引导企业主动错峰避峰用电;做好‘源储互补’,推动储能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充分发挥储能灵活调节作用;做好‘源网协调’,推动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接入水平。”夏兴说。

【实施】首选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农村地区三类场景先行先试

如何在能源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可行出路。

为此,河南加快落地一批可推广、可检验的应用场景,拟在工业企业、农村地区、增量配电网三类场景先行先试。

在工业企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鼓励企业多用自发绿电,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同时,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应用场景多,提高工业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最大程度消纳绿电,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目前,增量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源点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中央已经做了明确的安排,放开配电领域投资和市场准入,放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市场准入,增加可接入电源点的类型。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模式对增量配电网有关要素进行完善,更好发挥增量配电网服务工业园区发展的作用。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兰考是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具体实施中,兰考试点创新了能源安全保障方式,源网荷储一体化可以将农村原来分散的资源和用户整合起来,使两者相匹配,把依靠大电网自上而下供应电力的传统方式,改变为自发自用为主、大电网兜底保障的模式,推动农村从单一能源消费者向能源产消者转型,从一户一厂一村用电自我平衡,逐步扩大到一乡一县能源自主保障,推动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实现农村能源革命,让能源安全供应更加稳定、更有保障。

减少交叉补贴。据介绍,河南农村用电占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城乡居民和农业生产用电量966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2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工商业承担的交叉补贴负担长期偏重。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可以提高农村用电自发自用的比例,减少交叉补贴。

带动乡村振兴。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有助于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村集体可以通过开发资源获得收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还能够形成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的新型能源景观。

【要求】河南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有哪些重点任务?

河南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有哪些重点任务?具体如何做?

《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六章23条,明确了项目建设模式、电源和储能设施规模、消纳运行和安全、并网时间和接入要求,并从源、网、荷、储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

用电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结合自身用电特性,充分发挥负荷调节能力、合理利用20公里范围内新能源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或分散式风电,适当配置储能设施,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和系统运行效率,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

郑州航空港区兴港新能源产业园外部电源配套项目。(大河网资料图)

《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明确了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时序与规模、电源建设类型、储能配建规模、调度运行、市场交易、结算方式等内容。

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指依托批准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就近接入清洁能源,匹配用户负荷,建设储能设施,以消纳绿色电力为主,与公共电网友好互动的发配储用系统。

《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六章27条。明确相应的建设主体、建设模式、电量消纳、支持政策等内容,并从家庭作坊类、生产企业类、整村开发类作出针对性要求。

家庭作坊可以利用自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执行现行自发自用政策。该“实施细则(暂行)”明确,电网企业要积极支持光伏自发电量同时用于作坊生产和生活,做好接入工作。

生产企业类源方面,生产企业可以利用自有新能源资源,也可以利用本行政村范围内的其他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这个范围考虑了农村生产企业用电量小于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既保证一定的经济性,又能满足企业绿电需要。荷的方面,重点是做好源荷互动,鼓励项目业主将用电曲线和发电曲线相匹配,新能源大发时,满负荷生产,出力较少时,适当降低生产负荷,多用自发绿电。储的方面,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2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储能设施,主要考虑是新能源发电曲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高峰时段电网调节压力大,合理配置储能,可以减少对大电网冲击,更好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李连凡)

编辑:任昱炎  审核 :路娇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