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Global Talk丨河南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专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

2024-06-17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在探索古代经济问题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我最近完成的书稿也专注于这一主题,时间跨度主要涵盖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6月15日至16日,“考古学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商都”郑州成功举行。会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泰教授在其主旨发言《漫谈中国经济考古》中,深入探讨了相关议题。

“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社会和经济变迁频繁的阶段,通过这个时期的考古发现,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贸易活动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罗泰认为,考古学能够提供独立于口头传统和书面记录之外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够独立验证历史事件,还能够深化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知识来源。“考古学的重要性就类似于河南在中国的地理位置。”罗泰说。

作为从事中国考古工作40多年的老前辈,罗泰对文物大省河南并不陌生。“河南的考古遗址有很多,虽然大小不一,早晚各异,却可以串联成连续的文化序列。在这些遗址中,就有曾经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比如被看作‘华夏第一王都’的二里头遗址,以及郑州颇具影响力的二里岗遗址,历史上,二里岗遗址很可能就是商朝的都城。”

罗泰

在罗泰看来,河南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河南在地理上拥有独特优势,与多个文化区相连。因此,在史前时期就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文化趋势。”罗泰告诉记者,在河南,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并率先形成了稳定的王朝政权,即我们所熟知的夏、商、周,虽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前后接续的,但这些遗址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本质上反映了政治权力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历史传承,这种传承在后来并未消失,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持续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一脉相承,不断发展。

“我已经从事中国考古工作40多年了,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考古学发展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学科,这不仅对早期中国历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文明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罗泰告诉记者,在过去的40多年里,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在中国从事考古学研究的绝大多数人员都接受过专业院校的培训和学习,并且他们对外国考古工作者持开放态度。

“作为对中国考古学感兴趣的外国考古工作者,我非常感激并愿意参与这一重要学术事业。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文明之一的发源地,其丰富的考古遗址和文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见证,也为全球研究者们提供了探索和学习的宝贵机会。我期待能与中国的同行们合作,共同推动考古学研究的发展,为揭示古代文明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罗泰说。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郑州大学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承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为期两天,并于6月17日上午在郑州大学考古学学科建设创新中心、“中华源”考古实验室以及巩义双槐树遗址等地开展了学术考察。(赵汉青 杨佳欣)


推荐阅读

Global Talk丨戳这里 看更多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赵汉青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