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走进红色美丽村庄·黔中村①】红色村庄激活“绿色”发展

2024-06-24多彩贵州网

  初夏,正是矮杆银杏繁茂的季节。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黔中村,漫山遍野绿莹莹,仿若披着绿袍。柏油马路在绿野间蜿蜒,一路上“串”起村民家的房屋。

  在讲解员赵翠玲的引导下,记者首先参观位于黔中村的窗子洞剿匪战斗遗址、龙桥烈士陵园、六枝特区文化陈列室。

红色美丽村庄——黔中村

  “天堑绝壁窗子洞,易守难攻匪患重。看我英雄解放军,朝天也要捅窟窿。”这是黔中村附近广为流传一首顺口溜,讲述的是1950年解放军在窗子洞剿匪的情况。70多年前,解放军45师连续围攻窗子洞3天,成功剿灭长期盘踞在这里的大土司安克庚等匪众,清除为祸已久的匪患,还一方百姓安宁生活。

  如今,险峻的窗子洞绝壁,成为黔中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一批批前来瞻仰革命战斗遗址、观光休闲的游客。

黔中村解说员介绍窗子洞剿匪战斗遗址

  参观完这些“红色地标”,记者的眼光被村里两三层的小洋楼所吸引。只见家家户户栽花种树,道路、院落干净整洁,一簇簇三角梅在门前艳丽绽放。一步一景的振兴广场,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2022年初,黔中村被列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黔中村党支部书记杨华介绍,此后黔中村陆续完成龙桥烈士陵园、窗子洞望洞台、文化陈列室、振兴广场、道路、污水管网建设等10余个项目的修缮建设。

黔中村特色产业基地

  依托红色资源,近年来,黔中村按照“红+绿”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在着力建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同时,大力推动村庄人居环境改造、特色产业发展,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新画卷”。

  “这个月我能赚3000块钱左右。”今年65岁的村民杨泰学,在银杏基地里采摘银杏叶,不一会儿他身边的竹筐就被装满了。按照每斤0.4元计件采收,他每天约能收入100元左右。“手脚快的年轻人,收入还能翻上一番。”

  乘着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的东风,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2022年黔中村注资盘活了闲置的600余亩银杏基地。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我们引进了矮秆银杏种植项目,积极打通销售渠道,与药品生产企业签订了年收购干银杏叶70吨的购销合同,并协调将银杏叶加工厂就近建到乡镇上,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损耗等成本。”牛场乡党委副书记周国军介绍,黔中村还积极“寻求外援”,提高矮秆银杏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目前,全村银杏种植规模扩大到900余亩。

  据统计,黔中村矮秆银杏基地每年采收两季,可带动全村4000多人次务工增收,2023年共发放劳务费4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

  除了银杏,村里还种植了烤烟500余亩、藤椒200余亩,果类作物有枇杷、核桃、猕猴桃等。“这些产业每年带动农户就近务工500多人,户均增收6000余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为农户带来直接收益200余万元。”黔中村党支部书记杨华说。

  一边积极发展产业,一边探索流量变“留量”。随着诸多红色美丽村庄项目的建成,到黔中村开展传承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品农家美食、体验农业采摘、参与苗彝民族文化活动、享受拦龙河畔垂钓、徒步旅行等项目的游客逐渐增多。部分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商机选择返乡开起农家乐、避暑民宿,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黔中之家酒店”农家乐招牌菜柴火鸡

  “招牌菜有柴火鸡、酸汤鱼、脆皮猪脚,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100多人。”村民李芳去年6月回村,开办了“黔中之家酒店”农家乐,与村里成立的贵州龙桥旅游文化公司签订了团购合同,公司不仅带来客源,还出资为农家乐添置了桌椅、凉亭等,双方约定按一定比例分配利润,实现共赢。“生意最好时,月毛收入三四万元。”李芳笑得合不拢嘴。

  借力红色资源打好“绿色牌”,黔中村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的同时,也有力激发了村干部和群众的干劲。“基础设施要继续完善,产业业态要更丰富,可以与周边的旅游资源‘串联’一下……”杨华满怀信心地筹划起未来的发展。

本网记者:李远莉

编辑:谭敏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