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漯河:鲜红党旗凝聚奋进力量

2024-06-27大河网-河南日报

以“五星”支部创建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图为召陵区白庄村富硒产业园内景。中共漯河市委组织部供图

漯河经开区利通公司党员以老带新。韩怀伟 摄

  □本报记者 李宗宽 本报通讯员 王涛 赵君明

  仲夏时节,沙澧大地处处生机勃勃:乡村旅游“热”力十足,和美乡村好风景吸引八方游客;幸福社区其乐融融,老人孩子各得其乐、幸福感倍增;漯河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各个工业园区内,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党建红”引领企业“发展红”……

  鲜红的党旗,凝聚奋进力量,指引发展方向。近年来,漯河市委着眼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覆盖全领域对标中央、省委关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和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漯河市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的目标定位,开展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和美乡村、幸福社区、模范机关和创新型园区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营造对标提升、竞相出彩的浓厚氛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夯实基层基础。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和美乡村崭新画卷

  在临颍县商桥村“瓦舍里”美食街,丰富的小吃品类和多样化的体验项目,吸引着游客驻足光顾;在舞阳县贾湖村,沿湖景观带上游客如织……6月25日,行走在漯河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田园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呼应,勾勒出一幅“村美、民富、人和、业兴”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漯河市委准确把握“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市“夯基垒台”党建实事,以系统重塑、风貌营造、内涵提升为主线,全域构建点上出彩、线上精彩、面上共美的和美乡村新格局。

  和美乡村,最直观的美就是人居环境。漯河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持续提升乡村颜值;产业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漯河市实施集体经济“百村倍增千村提质”计划,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等“十种模式”,鼓励县区“一村一策”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目前该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在20万元以上的占比47.1%。

  “我们联合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制定‘五星’支部引领和美乡村建设评价规范,是全省唯一一个和美乡村地方性评价标准,为基层提供了可量化、可操作的工具。”漯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还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推进机制,市级统筹指导、县区整合资源、乡村抓好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创建”的工作格局。

  聚焦“一老一小”推动幸福社区触手可及

  走进漯河市郾城区五里庙社区,“共享食堂”宽敞明亮、菜品丰盛,按照老人的年龄段制定优惠价格;小学生放学后参加公益辅导……一幅“老有所养,小有所托”的幸福和谐画面。

  漯河市聚焦“文明引领、温暖可及”幸福之城建设,创新开展幸福社区建设工作,整合文体康养、教育托幼等场景,优化服务供给、打造生活链圈,让社区更有温度、更聚人气。

  “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漯河市召陵区漓江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靳会杰在基层工作20余年,这是她得出的社区治理“秘诀”。在漓江路社区,681个网格员联系服务千家万户,276名“天桥义工”常态化参与“爱见周六”志愿服务活动,336位老人健康状况实现远程查看,红色驿站累计服务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1.1万人次……

  漯河市根据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发布招募令、公布志愿岗位等方式,动员党员亮明身份、编入网格,认领岗位、开展服务;整合人社、民政、卫健等部门资源推动服务下沉,3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不出社区一次办妥。

  下一步,漯河市将加快推动从个案“试点”到面上推广,致力打造“幸福社区+幸福小区+红色驿站”幸福体系建设,推动“幸福模式”逐步成为全民可及、全域可见的普遍形态。

  走好“第一方阵”建设政治过硬模范机关

  “诵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们在沙澧河畔向党献礼……”在阵阵诵读声中,漯河市直机关“强国复兴有我·聚力共建三城”主题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聚焦建设“让市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漯河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围绕“政治过硬、廉洁守法、担当作为、为民服务、支部过硬”五颗星,选载体、定重点、抓推进。

  “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以来,我们对标‘为民服务星’创建标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对22个办理环节进行优化,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漯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支部书记介绍,围绕建设服务型机关,提倡窗口单位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着力打造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优质高效营商环境。

  “我们引导市直部门把‘五星’支部创建和业务工作一同谋划、一体推动、一起落实。”漯河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坚持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在“万人助万企”“双违”治理等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功能型党组织323个,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开展“双报到”“双承诺”活动,推动漯河市直机关1.7万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与联建共建、基层治理,累计化解信访积案、矛盾问题1000多个。

  面对今年“三夏”期间严峻旱情,漯河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开展各类帮扶服务近630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点燃“红色引擎”激活创新园区发展动能

  “我们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中心,汇聚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创新人才29名,组建23个科研团队,真正成为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动机’。”郾城区大健康产业园党组织负责人说。

  漯河市围绕“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工作定位,以“支部过硬、创新引领、人才汇集、转型有力、健康发展”为创建内容,统筹推进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舞阳县金大地这个“老化工”企业,借助政策的“东风”,全面实施装备升级换代,每吨合成氨成本下降600多元,电耗下降80%,走上了节能、低碳的转型之路。

  漯河经开区作为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始终坚持以“党建红”引领企业“发展红”,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完善研发设施,探索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和省级以上中试基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卫龙美味打造了“红色卫龙、中国味道”党建品牌,与江南大学共建美食研发实验室,研发新产品56个,推出“霸道熊猫”品牌;利通液压公司成立“党员攻关小组”,实现超高压液压软管、大口径石油软管等“从0到1”突破,解决了“卡脖子”难题;西城区智慧岛产业园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通过建立业务链党小组,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带动灵活就业10万人次。

  为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漯河市建立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企业管理层重要会议、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双向互动等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非公企业高效执行。按照“六有”标准,规范企业党员活动室,通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先锋岗责任区等系列活动,在企业党员中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编辑:陈梦伊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