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老家河南”遇上“好客山东” 如何实现“1+1>2”?

2024-06-28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鲁豫两省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现场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丹文/图

  “鲁豫有约”再次成为热词。

  6月17日,2024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融资大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签订了鲁豫两省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两省频频携手,从生态对赌,到济郑高铁开通,再到共谋高质量发展,地缘相依的两省,如何在区域协作发展中实现1+1>2?

  如何打造2亿人“说走就走”的旅游圈?

  鲁豫两省地域相连、文化相通、习俗相近,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文旅协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去年11月济郑高铁开通,双方“串门”频次加快,来往更为密切。2亿人“说走就走”的旅游圈如何打造?合作协议划出重点——

  鼓励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自驾车旅游协会等开展行业领域间的交流互动。济郑高铁沿线和豫鲁毗邻地区A级旅游景区推出豫鲁两省“美景交换”门票互免优惠政策。

  在客源互送方面,双方借助交通优势,深入开拓高铁旅游市场,打造周末游、高铁游、暑期游、研学游、定制游等文旅产品。

  此外,加强文化交流、艺术互动,推动美术作品、文物精品、非遗文创、精品剧目等互展互演。

  同为文物大省、非遗大省,“家底厚实”的两省都很重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南省提出“加快文旅文创融合,力争游客接待量突破10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山东省提出“大力发展研学游、非遗游、民俗游、文博游”。

  此次鲁豫联动,有望在全国文旅市场中携手“出圈”。

  产业协作、科技创新……鲁豫在多个领域“抱团”

  文旅合作,不过是鲁豫全面合作的一个缩影,更大层面的携手发展布局早已展开。

  2024年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与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被认为是两省合作的探路之举。该方案重点提及,强化产业协调联动,深化科技协同创新,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除了科技创新,黄河战略加持下,山东与河南之间的协作也一步步向纵深发展,例如——

  2021年10月,山东省、河南省发改委签署《关于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举行签约仪式,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

  当下,“抱团发展”成为各大区域、都市圈发展的共识。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表示,在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背景下,鲁豫联合打造北方内陆地区的增长极具有必然性,也是两省经济发展所需。此次文旅合作是重要抓手,但鲁豫协同发展是一个全方位、整体性的合作,接下来可加快拓展多个领域的合作。

  鲁豫还需寻找更多合作切入点,联系还需更紧密

  尽管山东与河南的合作在不断深化,不少专家指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一体化发展程度高的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耿明斋认为,总体而言,鲁豫合作还处于初期阶段,一方面,政府层面应该抢抓机遇,系统谋划,形成成熟的对接方案,并要有上升为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目标。另一方面,经济主体之间加强交流,了解需求,寻找合作切入点。

  此外,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看来,鲁豫城市分布相对分散,城与城之间距离远,缺少密集的交通路网和运营车辆,以至于民众和货物往来频次和数量偏少。

  这一状况也在逐渐改善。

  不久前,日兰高铁庄寨至兰考南段开启按图行车试验,预计7月全线建成通车。

  作为连接山东与河南的重要高铁通道,日兰高铁将与济郑高铁形成互补,并借助京沪高铁和陇海客专,在鲁西和豫东之间形成一个跨省高铁圈。

  与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类似,这条高铁大环线的贯通,也将为“鲁豫有约”留下新的想象空间。


编辑:杜若森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