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细数中原大地上的红色银行,猜猜看它们在哪里

2024-07-01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今天是七一建党节。

  在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百年历史中,红色金融是重要内容。从大革命时期的破土萌芽,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期间的逆境生存,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壮大,中原地区的红色金融生生不息,在中国红色金融史中有着重要影响。

  今天,一起走进下面这几家银行,它们都曾在中原大地上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猜猜看它们在哪里。

  ◆鄂豫皖苏维埃银行

  1927年,饱受三座大山的欺压与凌辱的鄂豫皖边区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打响了黄麻起义的第一枪。随着黄麻、商南、六霍起义的胜利,鄂豫边、豫东南、皖西北根据地相继组建。1930年2月至6月,中共鄂豫皖边特委、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陆续成立,一个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长胜街作为当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拥有“列宁市”的美名。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便于1930年10月在此地诞生。该银行成立后,发行纸币、铜币、油布凭票等,在根据地经济建设、军事和政治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1年2月10日,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正式解放新集(今信阳新县)。随后鄂豫皖的党、政、军相继迁入或在这里建立。新集自此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31年2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也由七里坪迁到新集,当年5月15日恢复营业。1931年7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更名为“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

  1932年1月,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与皖西北特区(道区)苏维埃银行合并,改称“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亦称“鄂豫皖省工农银行”。各县也建立了银行,区、乡设立了信用社,形成了省、地、县三级银行组织体系。

  1932年冬,银行随军转战大别山区,到达安徽西界岭,银行奉命与红军经理处进行财务交接,至此完成了历史使命。

  ◆冀南银行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宛平城外卢沟桥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立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会后,八路军总部及129师先后挺进太行山,并以晋东南为依托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建立政权后,根据地要发展经济建设,发行自己的货币。因此,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领导建立了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史称“冀钞”(亦称冀南币)。

  虽然冀南银行总行不在河南,但这家曾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银行在河南也有自己的印迹。

  1943年初,冀南银行总行在今安阳林州任村镇设立了太行第五分行,主要任务就是领导本区内的金融工作,投放冀南币,收兑金银,同各种敌伪币做斗争。

  太行第五分行成立以后,分行在所辖各县先后设立了支行,健全了基层机构,在全区内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金融网,管辖包括磁县、涉县、武安、林县、辉县、浚县、淇县、汤阴、内黄、滑县、安阳、叶县、彰南共计十三个县。

  虽然太行第五分行只是冀南银行总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但也正是这样一支支深入根据地、深入群众的毛细血管,构成了更加丰满的中国红色金融史。

  ◆中州农民银行

  1947年6月末,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全新阶段。陈毅、粟裕组成的陈粟兵团,陈赓、谢富治组成的陈谢兵团也齐头并进,各解放区迅速扩大,逐渐在江、淮、河、汉之间形成了一个拥有4500万人口的中原解放区。

  不过在当时的解放区市场上,伪法币及土杂币充斥,物价飞涨,“民生”和“财政”两个重大经济难题亟待解决。中原解放区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以夺取经济战场上的主动权,变得迫在眉睫。

  1948年8月23日,在彼时的政治、军事中心豫西,中州农民银行宣告成立,总行初设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的赵官营村。

  作为中原解放区法定货币,中州农民银行发行的中州币,成功筑起了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为建立新金融秩序、恢复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援全国解放、夺取经济战场上的主动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根据战争形势需要,中州农民银行总行于1948年11月12日迁至许昌市禹县,11月25日迁至郑州,1949年5月迁至武汉。

  1949年3月10日,人民银行中原区行建立,中州农民银行各级行兼理人民银行业务,人民币与中州币混合流通;3月22日,中州农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成立;12月底,存在17个月的中州农民银行职能正式转并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中州农民银行的名称及印信停用。至此,中州农民银行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编辑:林辉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