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讲述黄河故事 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三度晋京展演

2024-07-26大河网

  大河网讯 千年万年,大河安澜。舞台上,“大堤”表达着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父亲“大河”对黄河的追随;台下,观众掌声迭起,一次次将演出推向高潮。

  7月24日、25日,由河南豫剧三团打造的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连演两天。这是该剧两年内第三次呈现给首都观众。

  据了解,《大河安澜》是水利部黄河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推出的重点剧目,同时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并获得了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的支持。

  不断打磨中精进 力求让演出更贴近观众

  《大河安澜》讲述了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守河治河的动人故事,地域特色浓郁,直面普通百姓,贴近真实生活,在近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浓缩了人与河的爱恨情仇、生死较量,展现了以主人公大河为首的河南百姓生生不息、自强不屈的生活状态与生命历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剧中讲述了三种命运:黄河的命运和历史、时代的命运,还有“大河”的命运。

  “这个戏的核心精神在‘大河’这一角色身上,他的命运推动着其他命运的走向。”马也表示。

  在舞台呈现方面,马也认为,这是一部很鲜亮、很感人的作品。整个舞台干净流畅,光影和舞美等方面在不断打磨中精进。

  “该剧整体感觉非常安静、舒服,作品十分完整。音乐方面唱腔丰富。”马也说,其舞台数字化呈现方面有着“大完美”“大辉煌”的效果,“很重要也很必要”。

  据了解,该剧自2022年首演以来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主创团队积极吸收听取各方意见,对该剧不断进行修改提升,剧本数易其稿。

  河南豫剧三团团长贾文龙表示,《大河安澜》在三次晋京的过程中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在演绎上,主创团队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对剧本进行了30多次的修改,舞台呈现也进行了6次大的调整,力求让演出更贴近观众,更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演出同步直播,让广大观众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观看并提出意见,甚至参与到剧目创作中来,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贾文龙说。

  汇聚精英演员力量 赋予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

  “编剧王宏将这个戏写得很接地气,以个体的人物形象来弘扬宏大的民族精神。”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导演系主任、表演系主任王绍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王绍军认为,导演张平的导演技法值得肯定,采用了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虚和实的问题。

  “前者给戏曲演员留下宽阔的表演空间,后者则运用多媒体,表达现代戏在舞台创作方面新的美学意象。河南豫剧三团的乐队演奏手法精致细腻,有力地烘托了全剧的氛围,值得赞扬。”王绍军说。

  据贾文龙介绍,剧中他一人分演父亲“大河”和儿子“大堤”两个角色,为了更鲜明地区分这两个角色,他在表演中融入了诸多细节,在扮演大河时,他运用“大本腔”的唱腔,生动地展现了大河憨实、忠厚且稳重的性格特征;在饰演大堤时,他通过肢体动作突出其浪漫与文雅的气质,使得两个角色在舞台上形成鲜明对比。

  导演张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创作《大河安澜》深感肩扛重任,在精准契合角色设定的基础上,汇聚了河南豫剧三团精英演员的力量,再赋予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

  主演杨红霞对“安澜”这个角色感触颇深,从年轻到中年、老年,从大河的妻子到大堤的母亲,这是她第一次尝试跨度如此大的角色。

  “团队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都进行了精雕细琢,特别是安澜归国后的场景,通过对大河的呼喊力求还原那份对过往情感的深切追寻,同时还根据观众反应加入了写信、读信的环节。”杨红霞说。

  豫剧演员刘雯卉在剧中饰演“桂兰”,她热情邀请观众走进剧场,亲身体验这部融合笑声、泪水与掌声的佳作,感受《大河安澜》带来的深刻情感共鸣与艺术震撼。

  被赞黄河题材戏曲现代戏佳作 体现时代进步

  演出结束后,现场观演的一位北京观众评价道:“《大河安澜》不仅是对黄河文化的深情告白,还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人和自然和平相处的过程。满满的正能量,唱响了主旋律,让人一眼就看到黄河文化的魅力和咱们中国人那股不屈不挠的劲头!”

  “现实题材戏剧是河南豫剧三团的创作传统,多年来,不断有优秀作品问世。”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高级编辑刘玉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刘玉琴看来,《大河安澜》的人物出发点和逻辑走向比较从容自然,令人信服。剧中设计了多种情感关系,有情可诉、有爱可言,以小见大、以情见长,通过普通人的视角来透视黄河的情缘,表现了黄河儿女的炽热情感和建设未来生活的坚定意志、对生命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观看本剧后指出,《大河安澜》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黄河题材戏曲现代戏佳作。

  季国平认为,从作品名称来说,《大河安澜》这一剧名取得好,不仅涵盖了剧中“大河”“安澜”两个人的名字、两代人的传奇,而且蕴含了儿子“大堤”的故事。此外,“汹涌黄河要岁岁平安”,就要靠守黄河、治黄河来造福人民。

  “从‘大河’守护到‘大堤’治理,再到现在的数字黄河,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季国平表示。(李东宝)

编辑:王晓颖  审核 :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