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中国奥运夺冠的子弹是咱郑州人造的
7月27日,黄雨婷/盛李豪在巴黎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决赛中 新华社/图
强源公司生产的气枪子弹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张恒 实习生 魏金鹏
7月27日,中国神枪手夺冠,这是2024巴黎奥运会诞生的首金,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获得的首金。
随后,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许海峰讲述了中国射击队使用的子弹的诞生过程。许海峰说:“当年中国射击队使用的是进口气枪子弹,一次偶然机会,一位郑州手表厂的工程师来访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自己做。”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辗转找到许海峰口中的这位郑州手表厂职工,他就是现在的强源牌“QYS高精度气枪弹”创始人付强。
他赴北京拜访许海峰,想造咱中国自己的子弹
付强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1959年出生后在郑州长大,1980年入职郑州手表厂。最早与许海峰认识,是在31年前的北京。
1993年的一天,付强和朋友一起去北京的国家射击队靶场。“当时许海峰的影响力已经如日中天,但是他人很好,丝毫没有大腕的姿态。一起打靶时,他们说国家队用的都是德国的子弹,我就表明,想造咱中国自己的子弹。”
其实,自己造气枪子弹的念头已经在付强心里藏了很久。此行去北京,便是找许海峰调研请教。
当时付强在郑州手表厂负责管理设备,并非技术人员。他是打猎爱好者,但总是打不准,给猎枪装上支架和瞄准镜后,还是打不准。一位朋友说,是子弹不行。后来,他托朋友找到射击队专用的子弹后,准度大幅度提高。
得知我国射击队使用的均是进口德国气枪子弹,更是激发了付强研发子弹的决心。
“当时身边所有人都给我泼冷水,说不要去想不可能的事儿,你不可能超过德国。”付强回忆道。
“但是我这个人自信心强,空间想象能力也好,1994年辞职下海,在郑州创办公司。”付强说,经过多年的研发、改进,他生产的子弹1997年在国内竞技体育市场已占95%以上的份额。
精度超德国,年生产约10亿颗子弹,出口50多个国家
创业是艰难的。刚开始时,付强的工厂设在郑州郊区一个村庄的养猪场。“我们把猪圈扒了,留下部分房间,一共租12间房子,每年租金1200元。房间很小,一般的个子都要低头才能钻进去。”
付强造出的第一批子弹,精度没办法和德国比。于是他修改设计图纸、购买了两台生产设备的母机,又用人工的方法来提高机器精度。
“河南省射击队给了我很大支持,当时我没有枪,生产出来子弹到底好不好,需要用枪来检测。”付强说,后来他又租了郑州手表厂的精密间,做生产子弹设备的零件。因为设备精密,生产出来的子弹才精密。
经过多次改进,两三年后,付强生产的气枪子弹,在国内的销量和德国子弹持平,“大家都认为不错,和德国子弹差不多”。
“但是竞赛运动的产品,你不是第一,运动员是不会在赛场上用的。尤其是奥运会四年一次,机会宝贵。”付强说。
终于,经过五六年的打磨,付强生产的气枪子弹被国家射击队使用。“2000年奥运会时,国家队训练用的是我们的子弹。因为射击项目是奥运会首个项目,所以后来我国的奥运会首金和多种射击竞技金牌选手,很多用的是我们的子弹,包括杜丽、武柳希、赵若竹等。”
据介绍,目前付强公司年生产气枪子弹约10亿颗,在全国竞技体育市场占有率接近100%;出口至50多个国家,国际竞技体育市场占有率也接近100%。
“我们的子弹形位公差(精度)就可以达到万分之一毫米,目前来讲,德国达不到这个标准。我每年都会购买德国的子弹检测。结果显示,我们的精度远远超过德国。”付强说。
此前的7月28日,曾担任过中国国家射击队教练员的许海峰接受央视采访时自豪地说,目前国产气枪子弹是世界最好的。
“郑州发展很快,条件允许会考虑使用中欧班列出口”
付强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2000年前后,他生产的气枪子弹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接近100%。由于国内竞技体育市场需求有限,他开始考虑向国际市场出口。
2002年,他正式将公司从郑州搬到珠海,成立珠海强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强源公司”)。
65岁的付强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郑州这些年发展迅速,开通了中欧班列。“我很重视中欧班列,后续班列如果从珠海附近经过,会考虑使用。因为我们的运输靠海运,时间比较慢。”
源于河南的强源公司,是公安部批准的第一批民用枪弹定点生产企业。如今,强源牌“QYS高精度气枪弹”,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世界第一。
据介绍,在世界三大赛事(即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比赛中,不少运动员因使用“QYS高精度气枪弹”,获得了其所在国射击参赛项目的第一块金牌,甚至实现了其所在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付强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强源公司已经研发出竞技比赛气步枪,质量与德国不分伯仲,目前正在做技术改进,“在现有基础上有可能会超过他们”。此外,公司正在筹备扩充至少10倍产能,进军国外民用气枪子弹市场。
编辑:韩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