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连续7年举办人才盛会 河南人才总量已超1400万人 打造人才高地还有何“高招”

2024-09-10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人才盛会上,人头攒动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韩玉 首席记者 孙科/文 记者 宋亚猛/图

  9月7日—8日,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举办,河南再向海内外人才发出“招贤帖”。

  这场连续举办7年的盛会,给河南带来了什么?从“招才”到“建平台”“揽大学”,不断升级的举措背后,又为河南发展增添了哪些新动能?

  河南大规模“招聘会”来了

  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当天,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等18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齐聚一堂,共谈人才与机遇。

  开幕的同时,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也同步举行。洽谈会现场,共设置产业链群、省属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省属本科院校、卫生健康、国有企业5个成果展示区。全省1430家优质用人单位现场设展,发布岗位6021个,人才需求43356人,涉及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等领域。

  除了线下,大会还开设了线上招聘会场,线上线下同步引才,2779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8422个,人才需求56298人。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仅招才引智郑州专场的两天时间,参与活动的招聘单位就接收简历14365份,其中博士学历168人,硕士学历7662人,本科学历6089人。

  连续7年办会,河南人才总量已超1400万人

  近年来,河南加速构建人才“强磁场”。

  2017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引进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年后,首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召开,2100家单位发出“招贤帖”。

  之后的几年时间,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不断“提档”——

  2019年10月,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大会邀约嘉宾和高层次人才1530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2人,两院院士、海外院士及国内顶尖人才156人。

  2022年9月,第五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河南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开发VR线上人才招聘平台,首次开展了线上VR人才(项目)招聘洽谈会,在岗位需求方面,精准定位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临床医学等105个专业类别。

  从线下引才到线上招聘,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集中举办到自主分散、精准引才……回顾前6届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不难看出,除了大会规模不断扩大外,河南的揽才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聚才汇智的活力不断释放。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近三年时间,河南已累计引进顶尖人才37人、领军人才475人、博士及博士后1.6万人,现有全职在豫两院院士49人,比2020年翻了一番。

  截至去年,河南人才总量已超1400万人。

  招才引智内涵再升级

  不断提升的不仅是大会层次和规模,用才方面,河南也持续“加码”,开启“揽大学”“建平台”模式。

  目前,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已落地或者签约在郑州设立研究院。

  创新平台建设上,中原农谷、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三足鼎立”,省实验室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多点开花的科创大局面悄然形成。

  目前我省已组建23家省实验室、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41家产业研究院、50家中试基地,同时建有1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7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多名院士、专家进入高校、平台任职,推动河南科研力量、创新力量进一步增强。

  人才的引入,不仅推动了河南创新力量进一步增强,“以才荐才”的作用也愈发显著。

  以郑州为例,郑州市建立人才举荐机制,邀请施一公、张建伟等10名院士专家担任“国家中心城市特聘顾问”,发挥“以才荐才”作用,精准靶向引进一流领军人才621名。

  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区域经济部主任、研究员高亚宾认为,河南已开始了从“招人才”到搭平台,再到“育人才”的转变。他表示,这种转变有助于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出国揽才、全省联动……

  多省在“揽才热潮”中“亮绝活”

  除了河南,近年来,国内多个省份也在“揽才热潮”中“亮绝活”,提升吸引力。

  河北自2010年开始举办“中国河北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四届,作为河北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人才智力交流盛会,其不仅走出省外,更在海外设立分会场,向海内外人士广发“英雄帖”。

  一个多月前召开的2024湖北人才周活动,则算得上倾湖北全省之力积极揽才。该活动在全省范围内联动展开,17个市州共开展48项专场活动,进一步扩大引才聚才规模。

  河北、湖北的做法,在一些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

  在高亚宾看来,近年来,经过几轮的“揽才热潮”,周边区域的“揽才”竞争已愈发激烈,不如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尝试在招揽海外人才方面下功夫。此外,河南还可以更好地结合各地市产业需求,集中力量,精准招才。

编辑:谭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