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 246.1万河南学子都学了啥?

2024-09-15大河网

大河网讯 古韵豫剧唱响中原大地、革命文物变身生动教材、田间地头富含育人养分……9月14日晚,246.1万河南学子在屏幕前准时观看以“筑力量根基 兴文化中原”为主题的河南省2024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

从回望五千多年文明的灿烂星河,到直观当代中国的日新月异,考古学专家、农业科技专家、摄影师、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团学生等通过讲述热爱、奋斗、创新的实践故事,带领全省广大青少年沉浸式感受文化中原、文化中国的独特魅力和丰厚滋养,坚定文化自信。

在厚重历史中探寻文化脉络       

这堂开学思政第一课由一曲《家在黄河边》引入,让广大青少年一同探寻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回望千年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中华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站长何毓灵分享自己在殷墟遗址考古发掘中的故事。           

在殷墟田野考古第一线坚守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站长何毓灵通过分享自己在殷墟遗址考古发掘中的故事,带领大家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透过甲骨“卜见”三千多年前商文明。甲骨跨越时空,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因,见证着中华民族曲折辉煌的成长历程;汉字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同呼吸、共命运,历经时代变迁而更加熠熠生辉。           

河南大学思政课教师刘嘉尧讲授思政课。

随后,河南大学思政课教师刘嘉尧和实践团学生聊起暑期到安阳殷墟博物馆参观的经历:“我们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以另外一种方式‘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大家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与魅力。”

洛阳师范学院学生付莹很高兴能与这么多“国家宝藏”云端会面:“我更加坚信,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从革命文物中赓续精神血脉

《八月桂花遍地开》节目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动听的旋律把学子们拉回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

永城市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永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勇讲述自己坚持十年用镜头记录淮海战役支前民工的故事。

河南,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物、革命英雄故事和红色教育基地,这些都是赓续精神血脉的“革命大学校”。作为永城市供电公司的一名党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师的王勇,坚持十年用镜头记录下淮海战役支前民工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革命往事,并把它们带到了开学思政第一课的现场,引领广大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点燃信仰火炬。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100位支前民工、100辆小推车,还有许多承载着那段历史的红色信物,这些鲜活感人的故事为我之后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要继续努力,将革命文化融入课堂中,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商丘师范学院教师刘如意被王勇的故事深深打动。

这个暑假,河南学子的足迹遍布大别山区、豫西抗日纪念馆、晋豫边革命纪念馆,他们无不被感染、激励。开学思政第一课上,他们分享着自己暑期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感。

于亲身经历间培育报国之志       

广大青少年在暑期实践活动中还走进重大工程现场、科技小院、田间地头,切身体会着、亲眼见证着……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讲述自己“育种”和“育人”同时进行的故事。

“我要让土地长好庄稼,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不光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茹振钢动情地说。

上蔡县第九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赵宁与孩子一同观看了直播,茹振钢对小麦的坚守与执着深深打动了她:“他扎根土地、守望良田,在做一件与每个河南人息息相关、伟大的事情。我对孩子说,希望她能勇敢面对困难,找到自己的热爱,长大后成为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回顾历史,无数的仁人志士的卓越成就都建立在深厚的爱国情感之上,不断书写出对祖国和人民最忠诚的热爱。”河南工程学院思政课教师王晶为同学们讲道。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在郑州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深情寄语,肖思远烈士“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铿锵誓言……年轻一辈的爱国者鼓舞着同学们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厚重的历史积淀、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激荡人心的发展变化、砥砺奋进的实践故事,让河南全省的学子在畅游文化中原中感知文化中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刘高雅 王琼琼)

编辑:祝萍  审核 :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