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城”变身“创新城” 三门峡有何转型“密码”
三门峡生态环境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资料图)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卞瑞鹤
11月4日下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三门峡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三门峡“坚持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加快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蝶变”的有关情况。
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相锋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抓实“十大战略”,聚焦“13561”工作布局,突出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团结奋斗、砥砺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坚定走好转型之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徐相锋介绍,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三门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的重大要求,坚定走好绿色转型、创新驱动这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培育“8+6”产业集群,推动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
黄金产业形成了“采选—冶炼—精炼—加工—交易”的全产业链,产量连续40年居全国第二。全市铜箔产量达到7.8万吨,居国内第一,高纯锗、高纯镓、高纯砷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27%和30%,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宝鑫电子、骏通车辆、中车重装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进入了产业链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枢纽经济加快发展
三门峡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创新平台总数达763个,较5年前增长139%,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2%,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三门峡位于郑州、西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间,市域内干线铁路运营里程500余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6公里,每天过境高铁可直达124个地级市,形成了铁路、公路“双十字”,客运、货运“双中心”和向东、向南“双出海”的大交通格局。
徐相锋介绍,在此基础上,三门峡依托陇海铁路、浩吉铁路两大干线铁路交会优势,谋划实施了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豫西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徐相锋说,全市优良天数、PM2.5、PM10、断面水质达标率等主要指标连续5年均居全省前列,2023年三门峡获省空气质量生态奖补资金3321万元,居全省第一位,成功创建黄河流域唯一市级全域“天然氧吧城市”,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已建成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不但守护了黄河安澜,还将沿线的43个景区、300多个村庄、百万亩高标准农田串联起来,成为沿黄乡村振兴、观光旅游、生态康养、文化研学、体育赛事的主轴线。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三门峡白天鹅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越冬白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到1.6万余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
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城市名片更加亮丽
徐相锋称,三门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高标准推进仰韶文化产业园“七个一”精品工程,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虢国墓地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与此同时,三门峡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先后推出“九曲黄河湾·寻根文明源”“花开中国·文明溯源之旅”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将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等有机串联起来,进一步提升了三门峡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影响力。
“目前,白天鹅正陆续飞临我市栖息越冬,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到三门峡览黄河、观天鹅、泡温泉、赏民俗、品小吃,共赴一场生态之约、文化之旅。”徐相锋说。
编辑: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