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靠卖“红薯” 年产值达30亿元 禹州以红薯为原料加工粉条、粉皮与淀粉,现代化生产体系让禹州“三粉”更具竞争力

2024-11-1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禹州围绕红薯,研发出一大批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产业名片

  产业名称:“三粉”产业

  产业坐标:许昌

  产业向“新”点: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即食化的消费需求。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守文/图

  禹州“三粉”,即以红薯为原料精心加工而成的粉条、粉皮与淀粉,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禹州人的味蕾与身体,更在岁月的流转中逐渐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到“现代化生产体系”,禹州“三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未来,又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将红薯“吃干榨净”,形成了产业闭环

  上世纪90年代,禹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粉条,当地人借助这一优势,将这里生产的粉条运至外地贩卖,“三粉”产业成为当地人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奔健薯业负责人关本建就曾是禹州“粉条大军”中的一员,1991年,关本建拉着平板车在郑州沿街串巷叫卖,因为禹州粉条质量过硬,生意日渐红火。

  后来家乡提倡“返乡创业”,关本建响应号召,回到了禹州,建起了厂房。经过多年发展,关本建从小贩成长为厂长。

  从一块红薯到晶莹细腻的禹州粉条,要经过和糊、漏粉、煮粉等18道传统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粉条晶莹剔透,久煮不化,柔软可口。盛田农业在遵循传统工序的前提下,斥资1500万元引进国外全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技术改良,智能化改造,为禹州粉条批量化生产打开了另一扇窗。

  据了解,目前,禹州市红薯种植面积约15万亩,粉条、粉皮、淀粉“三粉”加工企业100余家。禹州“三粉”产业也从传统的“家庭作坊”成长为“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从红薯种植到“三粉”加工,从一根粉条到一碗酸辣粉,从红薯废渣到养殖饲料……禹州将红薯“吃干榨净”,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了产业的闭环。

  “回流”的“粉二代”让产业焕发新活力

  禹州“三粉”产业能焕发新生,除了继承发扬传统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外,还得益于持续满足新消费场景下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得益于在品牌建设上不断发力,得益于年轻血液的注入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现代人对饮食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基本的饱腹需求,转而向更高层次的品质与体验迈进。为了最大限度保持粉条的新鲜度,盛田农业、奔健薯业将禹州粉条在“干粉”的基础上研发出“鲜粉”。

  奔健薯业运用的是“订单式生产”模式,鲜粉生产出来后,就会以最快的时间进入冷链运输状态,快速锁鲜,第二天就能出现在食客们的餐桌上;盛田农业打造了“大宋官粉”“粉一根”等品牌,赋予产品时尚化、年轻化的多元形象,其推出的蔬菜鲜粉、药食两用鲜粉,以及胡辣汤、酸辣粉等预制菜产品均成为商超、餐饮店的热销品。

  受种植结构优化、产业调整、“打工潮”等多种因素影响,禹州部分“三粉”行业从业者转向其他行业,红薯种植面积一度下滑。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粉二代”开始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

  从小看着父亲经营“三粉”生意,了解父亲在厂里既当管理员,又当维修工、搬运工的辛苦,2000年出生的关子龙最能体会父亲这一代人的不易。

  大学毕业后,关子龙并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留在故乡,帮父亲分担工厂的重担。拍视频,开网店,找主播带货……关子龙和妻子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将工厂的产品放到网上去卖,渐渐收获了不少粉丝,也将禹州的粉条卖到北京、上海等地。

  “三粉”已成年产值30亿元的“大产业”

  对于未来禹州“三粉”产业的发展前景,从业者信心满满。

  盛田农业创始人孙继周谈道,为了更好地传承禹州“三粉”文化,盛田农业建设了国内首家粉条产业观光工场,并通过非遗展示、研学活动等形式,让更多人体验禹州“三粉”制作技艺,了解禹州“三粉”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孙继周还透露,公司已经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烤薯片等18种休闲食品,产品投产、推向市场后,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即食化的消费需求。

  关子龙在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自己能力有限,他希望将来能帮更多的工厂带货,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业者一块儿打造禹州粉条地域品牌,需要打通各个工厂之间信息和供应链壁垒,他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禹州把“三粉”小买卖做成了年产值30亿元的“大产业”,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劲活力。

  下好特色产业“一盘棋”,需要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新路径,需要人才支持和文化氛围营造,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推动特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禹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禹州市红薯种植面积有望达到20万亩,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有望突破35亿元。

编辑:路娇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