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较大规模化债举措,河南省如何积极有为?
编者按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新一轮支持地方政府化债的相关政策。
那么,应如何看待最近这一轮大规模财政化债政策?这些政策对河南有哪些利好?河南又该如何承接?顶端新闻中原策特邀专家进行解读。
为地方政府腾出政策空间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唐晓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债务限额,实施较大规模债务置换政策,意味着化债工作思路有了根本性转变,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这一思路的调整意味着下阶段将稳增长和发展置于更高的地位,财政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以及逆周期调节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中央这次一揽子化债政策的出台,为河南化解隐性债务提供了新的契机。下一步,河南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按照中央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依法做好债券置换工作,高质量完成化解隐性债务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
此次债务置换政策,为地方政府腾出来较大的政策空间,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一方面,要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换升级,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财政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以及逆周期调节的能力。
金融政策的调整和改革
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宋向清(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全国人大对政策进行审议,不仅能够促使政府科学决策与完善政策,提高政策对问题解决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而且能够提供多元视角和专业意见,推动政策更好地优化经济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民生福祉,以更精准地反映人民诉求,增强政策公信力,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引导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此次审议的金融政策总体取向可以概括为:趋宽松,深改革,更开放,严监管,求质效。显示出政府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高度关注,并且认识到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工作,政府希望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开放的背景下,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和暴露。政府将全力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这是金融工作的底线和重要任务。
对经济整体发展而言,金融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也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利用化债杠杆激发市场活力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王娟娟(兰州财经大学二级教授)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降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风险、保障国内大循环良性循环发展和助力地方政府“轻装前行”,我国已经明确以化债杠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对河南而言,抢抓化债杠杆机遇激发市场活力是当务之急。
河南的债务风险水平适中,到2023年年底,负债率为30.23%,远低于全国负债率水平67.5%,这为河南综合利用债务限额、特别债、专项债和超长期债等财政政策工具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将疏难解困和繁荣市场并举推进。
河南已经全面开启城市更新工程,以更为紧密的城市关联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是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立足郑州城市更新进程较快的实际,提高债务限额额度,用三年的时间助力郑州等城市完成传统商圈改造、城市防灾减灾等目标;发行超长期国债,用十年的时间完成郑州、开封、洛阳等地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环境,坚实以产业链强化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基础;叠加棚户区改造和地方债手段,完成棚户区改造,改善全省的人居环境,缩小省内的城市差距。
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但是能否科学合理运用政策红利是对河南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考验。以化债杠杆激发市场活力,助力河南成为中部地区的“领头羊”、中原城市群跻身我国主要城市群。
编辑: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