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良渚文化有关玉的礼制被中原地区完全继承

2024-11-27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良渚玉璧

良渚玉琮

良渚文明有着发达的稻作农业

良渚文化墓葬陪葬着大量的玉器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 文/图

  提到良渚文化,精美的玉器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人好玉,也常用玉来比喻君子。玉的背后也有着一套复杂的礼仪制度,这也是中国礼文化的重要内容。《诗经·大雅·公刘》歌颂了周人先祖公刘的事迹。在“何以舟之,维玉及瑶”一句中,“舟”为佩带之意,这句诗就是用玉来凸显公刘的身份。

  中原文明以玉代表的礼仪制度的源头来自哪里呢?和良渚是否有关系呢?

  11月25日,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与会专家解答了这一问题。

  为什么说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级教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辉表示,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研究的四大都邑性遗址之一,为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提供了极其丰富和关键性的考古材料。

  距今5300~4300年,良渚以发达的犁耕稻作农业,精美的玉器、陶器、漆器为代表的专门化的手工业,具有文字风格的刻画符号,大型人工营建工程及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为特征,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重要实证,在中国和世界文明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如果依据这样的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

  赵辉介绍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即农业与手工业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贵重资源和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社会发生显著的阶层分化,出现埋葬贵族的大型墓葬和专门墓地,形成了以某些特殊的贵重器物体现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出现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邑以及附属的大型高等级建筑和公共设施;暴力与战争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形成了王权管理的区域性政体。当一个社会具有以上大部分现象时,就可评估为进入了文明。

  “中国方案的提出为学术界提供了进行相关问题研究时的具有可探索性的概念工具,同时也指出了史前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赵辉总结说。

  良渚古国消亡后,遗民将玉文化带到了中原?

  距今5300年左右的黄河沿岸,出现了一座拥有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巨型聚落遗址——双槐树遗址,被命名为“河洛古国”。这一发现实证了在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

  中原与良渚之间是否存在文明的交流互鉴?

  赵辉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良渚与中原之间存在显著交流。赵辉表示,中原之所以能够崛起,得益于各部落间频发的聚落之间的交流和战争。北方地区的动荡出现在社会不同集团间,从出土的玉器就可以看出,都是代表权力的玉器,更加世俗化,而良渚的玉器则有浓重的宗教气氛,社会结构较为稳定。

  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告诉记者,良渚文化与辽西红山文化和安徽凌家滩文化之间存在密切交流,特别是在玉器这方面。马东峰介绍,学术界认为,中国玉器的发展起源于东北地区,沿着海岸线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随后又传播到了安徽、湖北、浙江等地,并在良渚达到史前玉器艺术的巅峰,同时期的中原地区并没有制玉的传统,玉器非常少见。在因洪灾导致良渚古国消亡后,我们认为大部分良渚遗民进行了一次人口迁移,很多人去了中原,中原便继承了良渚的玉文化。

  “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说,很难说良渚和中原之间有什么显著的联系,但是良渚文化一整套的礼制制度,是被中原地区完全继承了。”马东峰表示。

编辑:祝萍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