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经济 决胜全年红 拼在一线 干在一线丨与机器人工友一起盖楼
11月28日,在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北理工研究院)项目内的数字化模板智能加工厂,机械臂正在进行模板上料、下料操作,以实现模板无人化切割。张坦坦 摄
□本报记者 李筱晗
11月28日,记者来到郑州北龙湖畔的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北理工研究院)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塔吊林立长臂挥舞,机声隆隆建设正酣,与普通工地比似乎别无二致,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一场建筑行业的“智慧革命”正在这里上演。
“你向上瞧瞧。”该项目负责人卢鹏神秘地说。
只见几十米高的塔机驾驶室里空无一人,吊臂却在正常吊装、投放货物。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这是我们的5G智能塔吊,引入了高精度激光雷达、高性能控制器、360全景地图、群塔防碰撞自动制动等高科技,能实现自动避障、自动路径规划、智能控制运行等,作业更安全、更高效。”卢鹏边介绍边把记者领进控制室。
在控制室,塔吊司机李学方正坐在一面智慧大屏前操控远程联动台,进行吊装作业。“以前在不到2平方米的驾驶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冬冷夏热,吃饭、上厕所都很不方便;现在只需要远程操控塔机就能完成工程作业,别提多方便了。”李学方说。
走出控制室,向工地深处走去,只见一台不到半人高的机械设备,正在对楼体结构进行测量。
“这是我们的好‘工友’——实测实量机器人。别看它个头小,工作效率和精度却极高。”卢鹏说,(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该款机器人采用激光扫描和点云测量技术,在每个测量点平均15秒就能完成对结构平整度、垂直度的测量,还可以将分析结果上传至云端。
同样“能干”的还有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光机器人:一个可在混凝土浇筑时,对地面进行振动整平;另一个可在混凝土最终凝固前,对地面进行收光处理。
“听说你们还有一块神奇的大屏?”记者好奇地问。
“它叫智慧工地云平台。”卢鹏介绍,它如同一颗“智慧大脑”,集成了环境监测、视频监控、人员管理、安全和质量管理等多个模块,让施工现场实况一目了然,施工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作为中豫建投集团“智能建造”的示范点项目,“智能建造”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称量过磅系统、数字化模板自动加工等智能建造技术,在这里也得到广泛应用。
在“黑科技”的加持下,该项目大干快上,建筑主体“拔节生长”。“我们这项目是一天一个样。”卢鹏说,今年2月正式开工以来,已按要求陆续完成各阶段的进度节点,目前主体工程即将全部封顶。
“我们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紧抓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深化项目应用场景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管理体系,为加快推动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中豫建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离开时,机器人“工友”们仍在与工人们并肩作战,全力推动项目提质增效,朝着年底前所有主楼主体封顶的目标奋进。
记者手记
智能建造作为建筑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是未来各类建造项目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河南正积极探索智慧工地、智能建造等,让工程建设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
在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的加持下,工地变得更聪明;机器人变“工友”,测量、平整等工序样样精通……一幕幕“神奇”的建设场景,让记者深切感受到智能建造带来的日新月异。
科技的力量正在转化为高效生产力。智能建造让施工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赋能建筑行业“向新而行”。我省通过打造建筑业新场景、新业态,推动“河南建造”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编辑: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