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好向新 更优更强 ——濮阳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解读
濮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本报资料照片
濮阳以科技创新深度融入氢能产业实践。程正锋 摄
俯瞰濮阳市发展新图景。僧少琴 摄
□本报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濮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濮阳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濮阳市经济工作。
年末岁尾,这场会议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围绕濮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既是“答卷打分”,也是“谋篇布局”。
2024年濮阳市经济怎么看
•“稳”的基础持续巩固
2024年前三季度,濮阳市生产总值完成1457.24亿元,增长4.9%,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前进2个位次,预计2024年生产总值增长5.3%左右,总量有望突破2000亿元大关,这标志着濮阳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站在了新起点。
具体来说,2024年1至11月份,濮阳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8.4%、6.4%,分别高于全省1.5个、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居全省第1位;粮食产量实现18连丰;城镇新增就业4.49万人,返乡下乡创业0.65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246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的数量、目标完成率均居全省第1位。
•“进”的动能不断增强
2024年,濮阳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持之以恒扩增量、优存量、增变量。2024年1至11月份,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86.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2.7%,增速居全省第1位。
紧扣制造业强市战略目标,濮阳市加快发展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重点产业链。2024年,濮阳市新型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基材料产业、绿色家居产业、油气装备产业3个集群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油气装备创新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实现全市“零的突破”;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国家棉花羽绒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批,建成全国第四家、北方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羽绒质检中心。
•“新”的势能加速积蓄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平台扩量提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2024年,濮阳市成立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结束了没有省实验室的历史;中原实验室、仓颉实验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实体化运营阶段;君恒实业成为国内首个荣获可持续航空燃料适航证书的民营企业。全市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81.2%;柔性引进高学历人才143人;全市登记技术合同21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6亿元;获省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取得建市以来最好成绩。
•“好”的因素有效转化
濮阳市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短板弱项、提升人民群众福祉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4年,濮阳市财政民生支出21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10件19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效能,办结率99.99%,群众满意率99.32%;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市城区供暖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正式开诊,郑州外国语学校台前校区正式启用;示范区、南乐县、范县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双减”工作经验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获评“河南省五星级养老机构”。
•“安”的底线更加牢固
2024年,濮阳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该市加大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信贷资产质量全省排名第4位,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扎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交付率92.36%;安全生产标准导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结对帮扶等典型做法被应急管理部推广,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09%、19.05%;常态长效维护社会稳定,全市信访总量下降41.79%,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5.88%;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天气,实现安全度汛;连续10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全市公众安全感、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2025年濮阳市经济怎么干
•扩大内需重在挖潜能
一要大力提振消费,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二要提高投资效益,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聚焦谋划的83个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简化手续办理流程,力争项目提早开工。
三要用好国家政策,紧盯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方向,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加快完善前期手续,为濮阳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在强支撑
一要精心培育企业,一企一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二要壮大产业集群,围绕“6+20”产业链群,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节点项目建设等工作,推动各重点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高端迈进。
三要做优产业生态,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同破解瓶颈制约与共性难题,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重在优生态
一要加强科创引领,制定市科学院、市农林科学院十年发展计划,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发挥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的龙头带动作用,中原实验室、仓颉实验室“两翼”发力作用。
二要促进科教融合,鼓励市属高校与龙头企业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做实创新人才平台载体。
三要扭住人才根本,鼓励企业在北上广深等人才富集地设立异地研发机构,引导驻濮央企、省企专家以周末工程师方式到濮阳市企业参与技术攻关。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在抓协同
一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县域节点承载力,提升沿边乡镇辐射效应。
二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要提高现代农业竞争力,促进群众多元增收。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激活力
一要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二要持续抓好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
三要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
四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五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重在开新局
一要强化招商引资,紧盯产业发展前沿,坚持把引项目、引资金和引技术、引机制、引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引进一个大企业、突破一个大产业、带动整个产业链。
二要调整外贸结构,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
三要推进区域合作,争取设立豫鲁毗邻经济开发区,为鲁豫毗邻地区合作提供先行示范。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重在治源头
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社会治理,二要抓实安全生产,三要守护生态安全。
•壮大枢纽经济重在扬优势
一要夯实基础支撑,加快京雄商高铁台前段建设。
二要打通物流通道,大力发展石化能源物流、冷链物流、城市物流。
三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文23储气库三期等储气库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天然气输配中心地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提质效
一要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二要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三要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四要发展养老医疗健康事业,五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编辑: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