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Talk丨“在豫生活、工作、学习,我们的中国故事还在继续……”
大河网讯 近年来,河南的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华留学、在豫深耕。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联合推出 Global Talk栏目,聚焦在河南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朋友,通过他们的眼睛和话语,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河南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以河南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2024年,Global Talk栏目结识了许多在豫生活的外国朋友,他们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意大利、哥伦比亚、摩洛哥、马尔代夫、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斯里兰卡、泰国、菲律宾、伊朗、委内瑞拉、印度、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选择来河南学习、工作或生活?他们眼中的河南什么样?
阿利在河南中医药博物馆参观。
“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是每个中医药学生的必读书目。2022年,我来到医圣的‘老家’——河南,在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开启新一轮的深造。”来自俄罗斯的阿利赛克普·梅赫蒂耶夫(Alisakhib Mekhtiev)告诉记者,他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也把中医药从河南带到了世界各地。
为了能够在拥有前沿科技的公司工作,5年前,来自印度的苏珊·苏曼斯(Sushanth Sumanth)毅然跳槽到郑州宇通,目前在宇通担任外饰造型设计师。“5年前,我第一次在宇通参观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当时我就觉得宇通的行业潜力非常大,果不其然,5年过去了,宇通在世界同行中越发成功。”
鲁比接受记者采访。
“来河南学医是命中注定的。”尼泊尔女孩儿鲁比·曼达尔(Ruby Mandal)说。17年前,鲁比的父亲瑞克什·曼达尔(Rakesh Mandal)从郑州大学毕业,成为尼泊尔一家公立医院的医生。2023年,鲁比追随父亲曾经的脚步,也来到郑州大学攻读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未来,我希望成为一位像我父亲那样仁慈、缜密、积极进取的医生,把在河南、在郑州大学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造福尼泊尔人民。”鲁比说,学医是终生爱好,她会永远对中医心存敬畏。
7年前,来自韩国的金正贤(JUNG HYUN KIM)拿着一纸录取通知书,开启了在河南的求学之旅。谈及来河南求学的原因,金正贤告诉记者:“小时候我喜欢读《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激发了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变成爱好,而这个爱好也一路指引着我来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最好窗口,在河南读书期间,金正贤成了河南博物院的常客。
金正贤在河南博物院。
来自巴基斯坦的王勇(NAUMAN UMER)在河南已经生活了7年,而且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女婿,他在这里安了家,亲眼见证了河南的开放发展。“我去过河南的许多地方,许昌的假发、郑州的宇通和花花牛、新郑的大枣……无一不是河南开放发展的名片。”王勇告诉记者,他爱人的老家在许昌,郑许市域铁路的开通让他们坐着地铁回老家成为现实。
“从乌克兰到中国,从‘一个人’到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从对外贸易到教书育人……扎根河南20年,我有过陌生、不安和彷徨,但更多的是开心、幸福和对河南的热爱。”乌克兰外教奥莲娜(Olena)在河南度过了近20个春秋,学生称她为外教,可她却说自己是河南人。从“老外”变“老乡”,短短一句话,诠释了她近20年的在豫时光。
奥莲娜在品茶。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经历,共同绘制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河南画卷。他们的故事,是河南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的生动注脚,也是河南开放包容、快速发展的有力见证。从古老的文化传承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从个人的追梦之旅到家庭的幸福变迁,河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前来探索。
告别2024,迎接2025,外国朋友与河南的故事,仍在书写……(张雅涵)
编辑:谭敏 审核 :赵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