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网络水军等毒流量不断冲击网络空间,如何治理?

2025-01-07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编者按

  造谣攻击、有偿引流、炒作热点……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网络水军等毒流量不断冲击网络空间,其危害程度加大,治理也越来越紧迫。就目前来说,网络水军问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其成因有哪些?又该如何更好进行网络水军治理呢?顶端新闻特邀专家分析解读,寻找治理网络水军问题的对策。

  网络水军极大干扰网络生态治理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杨波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杨波

  当下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水军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上游雇主客户、中游网络公关运营和下游网络水军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具有明显的“委托方+组织方+运作方”的产业运作机制。

  网络水军的客户或是那些为提升关注度和粉丝量进而在流量市场分得一杯羹的自媒体博主,或是在网络消费市场以恶意竞争取得优势的产品供给方,甚至还有不法分子试图通过水军操控舆论等。中游的公关运营,或是所谓“中介”,按照客户需求派单给网络水军,从中牟利。而后,网络水军通过“刷单、刷量、刷粉、刷榜”等方式,完成整个产业链条。

  在业务层面,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精细化运作。如针对产品和服务供给方,网络水军通过虚假交易、刷好评等方式制造虚假销售额和商业评价,破坏市场公平竞争。针对网络自媒体和“网红”,网络水军通过刷评价、刷粉丝量、刷相关话题等方式,吸引流量和关注。

  在用户层面,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进行精准化投放。网络水军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精准锁定和识别目标用户,并根据目标用户的收入、兴趣等多样化特征,针对特定信息进行定向传播,进而深刻影响特定群体的观点和行为。

  在监管层面,针对不同的网络平台和监管规则实行精确化应对。通过控制的虚拟账号大量“灌水”,用海量无用信息掩盖犯罪行为。

  网络水军利用愈加成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更加复杂的数字算法和更加智能的内容生成,程式化、模式化地模拟真实网络用户的活动。智能技术的应用让网络水军的内容生产更加智能化,表现形态更加难以辨别。网络水军通过虚拟身份、动态IP地址等复杂的身份伪装和隐蔽的操作手段,不断提升网络水军账号的真人模拟性,同时使用深度伪造技术,冒充意见领袖左右公众舆论,或冒充普通用户跟风造势,对当下的网络生态治理造成极大干扰。

  网络水军治理亟须法治“利剑”出鞘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李浩东


李浩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网络水军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多手段协同推进。在法律层面,治理网络水军应当从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提升司法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为网络空间的清朗化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网络水军的违法行为涉及多个领域,如虚假宣传、恶意竞争、侵权造谣等,但目前针对网络水军的专门立法仍有待完善。一方面,应加快立法进程,出台专门针对网络水军行为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水军的定义、行为范围及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应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优化整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进一步细化对数据造假、流量欺诈等行为的规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可以强化对网络水军操控行为的技术监管。

  此外,针对当前网络水军产业链的复杂性,可以探索引入“平台连带责任”机制,要求互联网平台在技术层面对虚假流量、恶意信息进行识别和清理。通过完善法律框架,形成“全链条治理”的法律基础。

  针对网络水军问题,执法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提升执法精准性。一方面,应加大对网络水军产业链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幕后组织者、操控者的追查和惩治。通过技术手段和跨部门合作,梳理网络水军的资金流向、技术链条,斩断其利益输送通道,从根本上瓦解其运作基础。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执法。一些平台在追求流量和盈利的过程中,对网络水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执法部门应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等方式,倒逼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清理虚假流量和恶意信息,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和举报机制。

编辑:谭敏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