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篮球“投”出大天地
上图 2024年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现场。杨浩哲 摄
□本报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赵珊珊 本报通讯员 栾思伟
济源因两大IP闻名全国:愚公和篮球。
《列子·汤问》记载,为改变艰难闭塞的生存环境,年且九十的愚公带领子子孙孙挖山不止、奋斗不息。
如今,在愚公移山故事发源地,济源几代人靠着一股拼劲,将篮球在全国“打出名堂”,“篮球之乡”美名远扬。
随着篮球文化带来多元反哺,济源篮球产业加快形成,城市发展活力更足。
一记精神“远投”
在河南城市版图上,济源山多地少,资源有限。但愚公移山精神赋予了济源人不服输、不畏难的品质,激励济源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济源人就在小作坊里艰难起步,将“五小工业”叫响全国;靠着镢头、铁锹和箩筐驯服蟒河,摆脱了河水肆虐之苦。
也正是此时,充满热血的篮球运动传入济源,让济源人一见钟情。“一根木头杆、一个篮球圈构成的简易球场,就能给大家带来欢乐。”1月10日,原济源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刘培兴回忆。
进入70年代,济源篮球已小有规模。“但水平不高,打不过人家。”当时刘培兴担任济源第一任篮球教练员,他硬是靠着自己琢磨出来的“土”打法,培养出一批篮球人才。
到了80年代,济源篮球在全省已崭露头角。90年代,济源篮球在全国已小有名气:农民男篮代表河南参加第二、第三届全国农运会并名列前茅,参加全国“丰收杯”农民篮球分区赛获第一名……
2000年,在全体济源人共同努力下,济源成为首批全国篮球城市。自此,篮球已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
赛场上,济源群众篮球一路高歌,青少年篮球更是成绩不俗。仅2023年以来,济源青少年篮球队就先后夺得28次省赛冠军。去年5月,济源一中女篮获得2023—2024赛季中国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亚军,创造了该赛事河南队最佳战绩。
在济源一中篮球训练馆内,主教练宗星星的眼睛时刻不离球场:“跟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孩子在身高和天赋上都不占优势,想要拿下对手,唯有千锤百炼。”
不远处,队员一记远投,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应声落网。“光这个动作,她要训练上万次。”宗星星说。
名副其实的“篮球城”
去年夏天,在济源上演的河南省“村BA”总决赛引爆全网。短短5天,大赛就吸引了20余万人次到场,全网关注量超2亿人次。
这种热情,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济源球迷协会会长邱战国介绍,1999年至今,济源已连续举办了24届球迷夜市,参赛队伍逐渐覆盖全年龄段,“每次开赛,球场上执裁哨声、进攻音乐声、观众呐喊声,声声成景!”
除本地联谊赛,济源组织的跨区域邀请赛也备受追捧。“组织规范,球迷热情,观众懂球,在这里比赛,越打越有劲儿!”山西晋城一球队负责人王晋路说。
如此浓厚的篮球氛围,是怎样形成的?
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盛认为,群众热爱是基础,历届政府支持是推手,上下合力、几代人共同奋斗,济源篮球文化才得以枝繁叶茂。
“源头是娃娃,领头是干部,龙头在城区,大头在农村。”刘培兴说,20世纪80年代,济源主要领导就以“透视”的眼光发掘群众文化活动需求,抓“四头”办赛事,点燃了济源人的篮球梦:人人都会两下子,个个想当“全明星”。
进入新世纪,当地政府再次落子布局。
2003年,济源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篮球产业发展的意见》,谋划篮球事业发展路径。
2004年,济源篮球城体育馆建成投用,先后成为河南女篮和男篮的主场,举办过中美男篮对抗赛等900余场高规格篮球赛事,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从2010年起,济源把篮球纳入中招体育考试,构建起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校园人才培养链条。
2023年以来,济源大力实施“篮球振兴工程”,发展职业篮球,成功组建了河南济源王屋山女子篮球俱乐部、河南济水之源篮球俱乐部。河南女篮主场也回归济源。
今天的济源,村村都有篮球场,村村都有篮球队,“村BA”篮球赛等多个赛事品牌名声响亮,2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孕育新希望。
不止于篮球
篮球给济源带来了什么?惊喜有三。
一是篮球文化凝聚人心。
在济源,篮球不仅是竞技体育,也是群众的精神家园。篮球运动育乡风、兴产业,为基层治理注入了独特能量。
“因为篮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俺村参加体育运动的群众就越来越多了;也因为篮球,俺村和周边的河头村、大社村开展生意合作,结成了友谊村。”济源梨林镇水运庄村党支部书记丁三保说。
二是赛事流量激发经济增量。
篮球也是“生产力”。20年来,作为各项国际国内赛事的承办场所,济源篮球城不仅提高了城市知名度,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一场比赛下来,广告费、门票费数百万元,同时拉动了当地住宿餐饮旅游消费,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人气集聚还带动了周边商圈发展。”济源篮球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原杰说。
2024年河南“村BA”大赛总决赛上,济源篮球跨界农体文旅,也带来了丰厚回报。仅开幕式当天,赛场周边各类农产品及小吃展销收入就超10万元,大赛期间景区旅游收入269万元。
体育赛事的乘数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在这里交汇,也让工业当家的“硬核”济源,更添潮流气息。
三是篮球引领全民健身。
篮球俨然已成为济源的“多巴胺”。球迷夜市、春节农民篮球赛……济源群众篮球长年不断线,各项群众健身运动遍地开花。济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3平方米,平均每千人中就有6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达43%,2024年全民健身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34万人次。
如今,济源正在加快推进篮球职业化改革、“篮球+”产业融合、本土篮球文化输出。“我们将进一步擦亮篮球城市和赛事之城的名片,打造全省篮球高质量发展先行样板,为建设体育强省贡献济源力量。”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市长俞益民表示。
编辑: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