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新春走基层丨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看外国友人如何共享“春节快乐”

2025-02-02大河网

大河网讯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随着海外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浓郁情感色彩的春节,不仅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团圆时刻,更是跨越国界、享誉全球的中华文化符号。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作为庆祝的“社会实践”,春节的热闹仪式感有哪些?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个蛇年春节,看外国友人如何共享“春节快乐”!

安妮拉书写甲骨文春联。(受访者供图)

用甲骨文写的春联是什么样的?在三千多年老城墙下赏新春灯会是什么体验?最近,在豫留学的巴基斯坦籍女孩安妮拉(Anila Kanwal)刚刚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春节。亲手书写甲骨文祝福语、欣赏阜民里以“玄鸟颂商歌”为主题的梦幻灯会,这个假期,安妮拉和好友们在郑州同年味儿撞个满怀。

春联不仅是红纸上的吉祥话,更是中国人用文字构筑的精神家园。虽来自巴基斯坦,但安妮拉早早便知道,在春节期间贴春联,是中国人迎接新年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但用甲骨文写的春联,安妮拉还是第一次见到。“甲骨文的‘福’字,像双手捧着酒坛向神灵献祭。”安妮拉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红宣纸上,墨色凝练的“福”字仿佛跃动着三千年前的虔诚。“在巴基斯坦,我们用新月图案祈求吉祥;而中国祖先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把对幸福的向往刻进文字的结构里。”安妮拉说。

商城墙边屹立着的约20米高的巨型玄鸟灯组、山海奇遇记IP神兽……安妮拉告诉记者,夜幕降临,当她随着人流在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老城墙下赏新春灯会,她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三千年前的工匠夯土时,可曾想过这些泥土会成为未来灯光的画布?”如今,这每一束光仿佛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在有着三千六百年岁月的城墙边生生不息。

“体验春节年俗对我来说非常有趣。高中时期,我们便从课本中了解到关于中国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安妮拉告诉记者,从课本走进现实,这些沉浸式体验让她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融入春节文化之中。

维多利亚港烟花汇演。(受访者供图)

“没想到在香港也碰到了郑州人,这世界真小。”这个春节,来自美国的河南外教安妮(Stephanie Burton)在香港感受别样年俗。烟花汇演、花车巡游,安妮在香港邂逅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丽瞬间,度过了一个璀璨新年。

国泰新春国际汇演之夜是香港每年一度的新春盛会,盛大的表演队伍伴随着美轮美奂的花车,沿着尖沙咀热闹的街道载歌载舞。安妮告诉记者,大年初一的夜晚,她在弥敦道偶遇了这场盛大汇演。“芭蕾舞、武术、杂技等表演简直令我目不暇接,而且,参与表演的团体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比如韩国、泰国、奥地利、西班牙等等。”在精彩纷呈的众多节目中,安妮感受到了那份传统节日庆典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大年初二晚8时,维多利亚港上空准时上演新年烟花汇演。璀璨的烟花腾空而起,照亮了维多利亚港的夜空,人群中的安妮举起手机用镜头定格下一幕幕精彩画面。“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寓意着喜庆洋洋、辞旧迎新。这场盛大的烟花汇演令我印象深刻。”同记者的聊天中,安妮回想起一个难忘的瞬间,“烟花那绚烂夺目的色彩,与周围观众喜气洋洋的笑脸相互映衬,那一刻,我深深被这种热烈的节日氛围所感染。”

安妮在香港街头。(受访者供图)

作为承载中华文明基因的重要节日,春节正加速融入世界文化版图。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被春节的魅力所吸引,共同体验并传递着“春节快乐”的温馨与喜悦。(周金淼)

编辑:祝萍  审核 :姜秋霞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