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尔滨丨冰上火炬手、AR虚拟火炬手、无人机编组传递 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启程
大河网讯 熊熊火炬燃冰雪,万众同心向未来。2月3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冰城”哈尔滨举行。申雪、武大靖、王濛、范可新、汪顺、盛李豪、李雯雯、隋文静等多位奥运冠军担任火炬手,参加了火炬传递活动。
本届亚冬会火炬传递的主题是“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分为启动仪式、收火仪式和沿途群众展演三部分。本次火炬传递邀请120名火炬手,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16周岁,有40名女性火炬手。在他们当中有为我国国家体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教练员、运动员等体育工作者的代表,也有院士,还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志愿者代表。
300公里传递路线献礼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篇章
上午9时,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圣火广场”上,晶莹剔透的冰雕簇拥着银色火炬台。在《亚洲雄风》的激昂旋律中,中国首位冬奥会速度滑冰金牌得主张虹高擎火炬,点燃了本届亚冬会的第一棒。她身后的冰雕长城与雪花火炬台交相辉映,象征冰雪运动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火炬传递路线设计独具匠心:从展现“冰雪艺术之冠”的冰雪大世界出发,途经见证百年历史的中央大街、被誉为“城市绿肺”的太阳岛风景区,随后跨越松花江,向七台河“短道速滑之乡”、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延伸,最终抵达哈尔滨奥体中心主会场。全程300公里的传递路线,既是冰雪运动精神的绵延,也是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篇章的献礼。
冰上火炬手、AR虚拟火炬手、无人机编组传递 科技赋能创新传递
本届火炬传递融入多项科技与人文创新元素。他是“冰上火炬手”……主办方在松花江天然冰面开辟了“极寒赛道”,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武大靖以冰刀滑行完成火炬交接,实现“冰与火”的视觉奇观。
“来到哈尔滨很开心,我的家乡佳木斯离哈尔滨300多公里。其实,哈尔滨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就在这边训练和成长。”武大靖说,“今年回家过年,有幸成为亚冬会火炬手非常开心,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激动的事。”
此外,百架无人机组成雪花、亚奥理事会会徽等图案,与地面火炬形成“天地对话”。
组委会还设置“AR虚拟火炬手”,通过数字技术,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虚拟代表共同点燃“云端圣火”,彰显“数字亚运”理念。
在火炬设计上同样蕴含深意:银色金属外壳上,哈尔滨市花丁香、松花江波纹与雪花纹路交织,顶部采用耐寒碳纤维材料,确保零下40℃环境下火焰稳定燃烧,诠释“极寒中的炽热”。
薪火相传,平凡人讲述冰雪故事
据了解,在1200名火炬手中,既有杨扬、申雪/赵宏博等冰雪名将,也有扎根基层的滑雪教练、护林员、非遗传承人。来自日本北海道的速滑教练山田健太郎作为外籍代表参与传递,他动情地表示:“火炬传递的是超越国界的体育精神,亚洲冰雪大家庭在此刻紧紧相连。”
在“中国雪乡”牡丹江段,10名身着鄂伦春族传统服饰的少年手持火炬穿越林海雪原。他们的身影与驯鹿雪橇、桦皮画非遗展示构成流动的文化长廊,向亚洲展示黑龙江多元的民族文化底蕴。
火炬照亮亚洲冰雪未来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在视频致辞中强调:“哈尔滨火炬传递不仅是为赛事预热,更是向世界证明——亚洲冰雪运动正在打破地理界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据统计,中国通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践,已为亚洲冰雪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本届亚冬会火炬途经的20所学校同步启动“冰雪进校园”计划,数万青少年在火炬激励下踏上雪场冰道。
随着圣火一路向北,松花江畔的冰凌花在火炬映照下熠熠生辉。2月7日,这簇象征团结与希望的火苗将在哈尔滨奥体中心主火炬塔燃起,届时,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冰雪健儿将共赴这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冰雪盛会。从火炬传递到赛场争锋,第九届亚冬会正以冰雪为媒,书写亚洲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莫韶华 陈静)
编辑:祝萍 审核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