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它们见证了大宋王朝的没落,也见证了一次次播种和收获 麦田里“守望”千年 见证家乡生生不息

2025-02-05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永泰陵的镇陵将军

  永泰陵的石像生

  游客在石像生旁拍照游览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晓妍文/图

  在河南省巩义市,最出圈的文物不在博物馆里,而在露天的麦地中矗立。

  人们把这些神道石像生称作“麦田守望者”,它们千年来见证着一次次播种、一茬茬收获,也见证着家乡的生生不息。大年初四,记者从巩义市区驱车半小时,来到西南边的村镇参观北宋皇陵。

  拜谒永昌陵

  蛇年春节前的一场雨雪,落在巩义西南部的北宋皇陵,拂去了石像生表面累积了一冬的尘土。

  大年初四,积雪未消,深冬的严寒在阴天感受更甚,即便如此,像记者一样慕名前来西村陵区永昌陵的省内外游客依然不少。

  永昌陵是北宋皇陵的第一陵,墓主是定鼎宋代的太祖赵匡胤。从历史中走来的永昌陵,依然见证着逝去千年的宋太祖的辉煌。

  沿着园区里新铺的路,只需要徒步五分钟,便能到石像身旁,近身抚摸跨越千年精美的刻痕。

  除了像记者一样参观的游客,园区还有打羽毛球、遛弯休闲的村民,老人走累了,就依靠着石像下的石礅坐会儿;放寒假的孩童们嬉闹着,偶尔还顺着神兽石像向上攀爬。

  和文物石像朝夕相处,是周边居民诞生于这片土地时就习以为常的事。

  如今,曾经被黄土掩埋过半的守陵狮,经过挖掘已经露出了全貌,园区里新增了几位文保人员新春期间每日定时巡逻。

  大地上的露天石雕博物馆

  北宋皇陵也叫“宋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

  据2022年河南省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占地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的宋陵里,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仍有各类石刻共计1027件,1982年,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矗立着大量的神道石像生,它们生动地展示着北宋的雕刻艺术,被称为大地上的露天石雕博物馆。

  宋陵共分为西村、蔡庄、孝义和八陵4个陵区,埋葬有除徽、钦二帝外的北宋其余七位皇帝,以及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统称为“七帝八陵”。

  “八陵”皆坐北朝南,头枕黄河,脚踏嵩山,冠以一个“永”字:宋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神宗永裕陵、哲宗永泰陵、赵弘殷的永安陵。

  跟着导航,记者来到滹沱村,永熙陵就藏身于村旁宽阔的乡村广场。

  走访中,年岁稍大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滹沱村坐落在永熙陵旁,这里全村人都是宋陵守陵人的后代。1000多年来,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守护着宋陵,对宋朝戏曲也情有独钟,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村里都会请戏班在宋陵前的神道上搭台唱戏。

  麦田守望者

  前往永泰陵,乡间道路逐渐狭窄。距离老远就能看到田野里高大的石像生。

  走到对立而望的镇陵将军脚下,早前来祭拜的游客、村民留下了瓜果和酒水。它们头戴盔甲,一手持斧钺,一手持剑,身材魁梧,身披战袍雕刻精细,武器上雕着花带,腰间雕刻杏叶,还有铠甲上的锁带细节,即便经历千年的风霜也依然清晰。

  它们见证了大宋王朝的没落,如同一个孤寂的守望者,悠悠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岁月的刻痕深深地烙印在它们的身上,依然不改昔日骄傲的风采。

  有摄影爱好者认为神道石像生是“北宋王朝最后的背影”,北宋皇陵的主人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配角的石像生,在历史滚滚车轮下成了陵区的主角。

  记者依然记得2024年夏收季节,永泰陵石像生旁麦浪滚滚的画面。2025年的2月初,石像生旁的积雪正在消融,滋润着麦苗。

  现如今,宋陵每个帝陵旁,都建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站,守护这些荒野中的文明遗迹。北宋皇陵有些已成为遗址公园,有些在麦田之间,供人们闲时休憩,忙时偷闲,闷时凭吊。

  神道石像生近年来多次出圈,网友称它们为“麦田守望者”,千年时光静静流淌,一代代农人种下一茬茬小麦,又喜获一次次丰收。这场持续千年的“对话”,让千年时光仿佛只是一瞬,历史在此刻鲜活而生动。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跨越千年时光,被娓娓道来。

编辑:路娇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