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指标居全省第一!郑州航空港区年度“成绩单”亮眼
大河网讯 2月5日,节后开工第一天,郑州航空港区召开了全区三级干部会议,回顾2024年工作成效,明确2025任务目标。
记者在会议上获悉,2024年,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76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7亿元,同比增长20.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2024年,郑州航空港区全面吹响‘黄金十年’‘二次创业’号角,切实担当起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历史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多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港区建筑业产值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居全省第一;实现土地供应3.3万亩,供应量全省第一;进出口总值完成4094.42亿元,占全省半壁江山。
枢纽升级!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细数2024,郑州机场完成货运量82.5万吨,创历史新高;落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河南首个辐射RCEP区域的海外货站落地吉隆坡;国际陆港核心区西作业区建成投用,专用铁路实现通车;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完成1.66亿单,货值258.8亿元,同比增长55.8%;“区港一体化”模式创新升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50%,提升物流时效60%,业务量增长近12倍,被海关总署列为自贸创新典型举措。
“2025年,航空港区要当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和枢纽,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中部地区制度型开放高地。”航空港区相关负责人提到,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强基扩面,拓展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推进郑州—吉隆坡、郑州—墨西哥城等“双枢纽”建设,加快打造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发挥“机场+高铁”枢纽集成优势,积极探索“铁路大宗集货+航空快速分拨”的业务模式,支持大型物流集成商开展“空(高)铁联运”业务。
推动“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以国际陆港为依托,加大枢纽偏好型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展南向通道。完成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创建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综合运输服务“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推广空陆联运电子单证。
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高效衔接,深度融入全国丝路海运,积极发展铁海联运,做好郑州水港和贾鲁河航运工程土地供应服务保障工作。
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创新发展,建成7个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带动豫品出海。提速航空港跨境电商生态产业园、机场北货运区跨境电商空运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一季度跨境电商完成2000万单以上。推进中国—新加坡临空经济产业园、中阿产业园、中国—中东欧(郑州)航空物流跨境商贸产业创新园区建设,构建面向东盟国际合作新通道。
推动开放平台做大做强融入世界,加快新郑综保区陆港片区申建,加速数字综保区建设,全力打造智能算力进口分拨中心、电子产品全球维修中心。
项目落地!产业结构向新向优
会议现场,航空港区招商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公布了2024年统计数据:“全区新签约引进美国碧迪医疗、荷兰飞利浦、全省首个质子中心等项目247个,协议签约总额约1886亿元。”
同时,为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港区加足马力,共开工建设项目164个,建成投产项目50个。
2024年,这些重大项目佳绩频传:速达股份成为2024年全省首家也是唯一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实现港区本土培育企业上市“零”的突破;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投产算力2000P,填补了我省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方面的空白……
过去一年,郑州航空港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单核引领转为三驾并驱。
比亚迪、超聚变产值占比由2023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17.6%;规上工业增加值在郑州市占比达到32.8%,对郑州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40亿元、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6.8亿元,增速双超40%。
比亚迪工厂支撑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昂起“龙头”,以环省医学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医学科学城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航空航天卫星等先进制造业正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一个个强链、补链、延链、固链项目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加速产业串点成链、聚链成势。数据显示,2024年郑州航空港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72.1%,增长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98.7%,增长20.3%。
创新力强!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
“郑州航空港区着力打造具有港区特色的‘中试+产业化’创新生态。以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郑州航空港科学院为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航空港区落地中原纳米酶等5个省实验室,建成医研园、医工园、数字健康等7个产业园区。
此外,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新校区等高校开工建设,将有力优化航空港区教育结构和布局。
放眼企业,东微电子成功认定为国家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万达重工荣获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25年,港区将持续打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战,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加快形成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该负责人说。
发展提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省委编办批复的“新三定”方案,郑州航空港区六个片区管委会及对应平台公司已投入运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
会议介绍,郑州航空港区对标一线城市出台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试行)》,推进“网上办”“就近办”“跨域通办”“帮办代办”“承诺制容缺审批”等改革,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5.8%,全国首创41项审批服务“零收费”。
“2024年,郑州航空港区‘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在全省实现100%落地,全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4万户,同比增长19%。”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港区将充分发挥“省直管、大部制、扁平化”的管理体制优势以及制度型开放“试验田”的政策优势,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开放的举措,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超常规举措实现超常规发展。
“肩负着打造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的历史重任,目标远大,使命光荣。航空港区将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抓实干,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实现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郑州航空港区相关负责人说。(梁雅琪 王瑞)
编辑:王晓颖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