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奋楫扬帆启新程 奋勇争先再出发 2025年,郑州航空港打响“九大攻坚战”

2025-02-07大河网-河南日报

郑州航空港区梅河公园。

2月5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召开三级干部会议。

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建设场景如火如荼。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鸟瞰。

  □本报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利国

  春回大地,奋斗正当其时;面向未来,实干成就梦想。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迅速掀起开局冲刺热潮,召开全区三级干部会议,号召全区上下鼓足干劲、加压奋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挑大梁、走在前。

  “2025年,争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郑州航空港的“新春第一会”,锚定新一年目标,吹响了产业、项目、双创、民生、城建等“九大攻坚战”的号角。

  1.集中精力抓经济

  全力打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攻坚战、项目建设攻坚战、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之都攻坚战、建设枢纽经济示范区攻坚战,航空港以产业谋发展,以项目论英雄,以创新策源力,以枢纽“流量”赋能经济“增量”,铆足干劲开新局,全力以赴拼经济。

  深挖富士康“富矿”,争取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推动服务器链主企业超聚变增产扩产,构建以龙芯中科为引领的中国“信创谷”;争取合晶二期建成、兴航二期开工,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电子信息产业是航空港的“一号”战略支撑产业,如今这棵“大树”已枝繁叶茂。

  从“一辆车”到“一座城”,比亚迪的入驻让航空港一跃成为河南汽车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新的一年,郑州航空港将筹备举办比亚迪2025产业链大会,高水平策划“超级环线”国际汽车文化旅游节,围绕行业龙头来延链补链强链。

  中原医学科学城自开建以来,自带光环、备受瞩目。“加快建设中原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园、中原眼谷及AI医疗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依托“院产城”融合发展优势,一座世界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正加速形成。

  今年春晚舞台上,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新的一年,航空港将加快打造“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建设人形机器人应用创新先行示范区。

  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于今年9月举办,作为主场馆的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办一个赛事、兴一座城市、旺一片产业”,航空港提出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走进“两院一中心”项目工地,紧张有序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机械轰鸣声声入耳,施工人员往来穿梭,共同编织出新春奋斗交响曲。

  2.驰而不息练内功

  全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高效能社会治理攻坚战、干部队伍素能提升攻坚战,航空港厚植优质营商环境“土壤”,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港区样板”,锻造改革攻坚“主力军”,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以高水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投资“风向标”、发展“晴雨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打造特色“一件事”,持续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能力水平,实现“无感”审批、高效办理……航空港持续提升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消费便利化、资金流动便利化、人员往来便利化、物流畅通便利化水平,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让‘办事不求人、办事最简单、办事最干净’成为金字招牌和鲜明标识。”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实现高效能社会治理是摆在基层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课题。航空港提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充分运用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把司法、智慧信访、智慧矛调、数字城管、110警综等力量融入进来,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大格局。

  干部队伍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要引天下英才而用之,鼓励各类人才投身航空港区建设,充分施展才华抱负,在港区这片舞台上绽放光彩。”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让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

  3.以人为本惠民生

  全力打好建设国际航空都市攻坚战、改善民生攻坚战,航空港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教医保”等需求,超常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落实富民惠民政策,吸引各类人才“住下来”“留下来”,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点滴小事里有百姓心声,柴米油盐间有万家忧乐,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航空港把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作为关键一环、重要一招,将加快省实验小学双鹤湖校区,省第二实验中学舟航路校区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郑州四中、郑州四十七中、河南省实验中学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入驻。在高等教育方面,将有序推进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新校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等标志性项目建设。

  城市发展的每一处变化,都回响着航空港人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新的一年,航空港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0亿元,新增通车里程60公里、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防洪水系15公里;不断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加快中原医科城国际交流中心、亚迪邻里中心、云港之城、鹤舞park(鹤首商业)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中原地区新地标和港区CBD。

  放眼空港大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骨架路网快速拓展,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一座绿色、生态、和谐、美丽的航空大都市正悄然崛起。

  2024数字看港区

  落地5个省实验室

  2024年11月28日,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揭牌成立——至此,已有5家河南省实验室先后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落地。

  郑州航空港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打造具有航空港区特色的“中试+产业化”创新生态。加快建设以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郑州航空港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港区分院)为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医研园、医工园、数字健康等7个产业园区,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医疗器械CDMO等转化平台建成投用。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新校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等高校开工建设。新认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注册各类基金49只,认缴总规模1507.3亿元。出台“中原特区人才计划”,构建“1+6+N”的全新人才政策体系,引进“两院”院士和院士级专家12人,博士后平台达到17家,PI(课题负责人)102个。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0.3%、8%,经济发展质量不断优化。

  招商引资签约额突破1700亿元

  2024年,郑州航空港招商引资签约额突破1700亿元,247个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正式落地。

  郑州航空港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航空航天卫星等产业集群建设如火如荼。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到54.5万辆,增长169.8%,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富士康新事业部“3+3”战略加快落地,富士康新能源车试制车间开工建设;超聚变完成产值495亿元,同比增长75%;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投产算力突破2000P,填补我省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方面的空白。“郑州航空港号”新一代遥感互联网卫星成功发射。速达股份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实现港区本土培育企业上市“零”的突破。郑州培育钻石国际交易中心及珠宝国检河南实验室揭牌运营。

  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完成1.66亿单

  2024年,郑州航空港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完成1.66亿单,货值258.8亿元,同比增长55.8%。

  郑州航空港持续扩大国际国内“朋友圈”,擦亮对外开放“金名片”。郑州机场2024年货邮吞吐量超82万吨,创历史新高;郑州国际陆港部分建成投用,中欧班列“钢铁驼队”西出新疆阿拉山口,通达“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全面建成;聚焦“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完成1.66亿单,货值258.8亿元,同比增长55.8%,引进阿里1688河南选品中心;深度融入全国丝路海运,《郑州港(中心港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区港一体化”模式在全国推广,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签约引进美国碧迪医疗、荷兰飞利浦等跨国公司,与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揭牌,新加坡临空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全区外资企业达到177家,同比增长21.5%。

  全年新设各类经营主体1.4万户

  2024年,郑州航空港全年新设各类经营主体1.4万户,同比增长19%。

  郑州航空港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出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试行)》,深化“一统十联”营商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和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双领导机制,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实施政务服务2.0改革。推进“网上办”“就近办”“跨域通办”“帮办代办”“承诺制容缺审批”“一次性告知”等改革,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5.8%,全国首创41项审批服务“零收费”,“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在全省实现100%落地。

  管理体制改革、“三化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郑州航空港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正持续增强。

  (整理:本报记者杨凌赵同增)

  本版图片均为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徐聪摄

编辑:路娇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