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最高气温降幅达10℃!专家提示
大河网讯 节后冷空气强势开工,2月6日至8日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对于突如其来的降温与大风天气,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2月7日,记者采访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时明伟。
降温+风寒,冷上加冷
2月6日,冷空气主体进入河南,所到之处“一夜速冻”,郑州(-7.2℃)、安阳(-11.5℃)均创下今年入冬以来新低。6日8时至7日6时,全省大部还出现7级以上阵风,北部、中西部、东部出现8到9级阵风,局部10级以上,降温+风寒效应,冷上加冷。
请拿出冬天最厚的棉衣御寒!据河南省气象台报道,2月7日下午到2月8日,冷空气影响还在继续,全天大部分时间都是0℃以下。什么时候重回暖阳也是小伙伴们关注的问题。据了解,2月9日天气将回暖,全省大部最高气温重回10℃左右,暖洋洋的春马上就要到来啦。
未来几天天气如何?据河南省气象台报道,2月7日下午,全省晴天间多云;西北风或偏北风4级左右,中西部阵风7级左右。7日夜里到9日,全省晴天间多云。10日,南部多云,其他县市晴天到多云。11日,全省阴天,中东部、南部有小雨。12日,东南部小雨或零星小雨停止转阴天,其他县市多云。11日夜里到12日,全省偏北风3到4级,西部阵风6级左右。13日,西部、南部多云转阴天;其他县市多云。
“要风度不要温度” 不可取
天气大幅度降温,降温后的低温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舒适度,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立春后,人体阳气开始从内脏向体表发散,毛孔渐渐打开。“初生的阳气就像刚点燃的蜡烛,一阵冷风就可吹灭。中医认为此时身体处于‘阴退阳长’的脆弱期,稍不慎,风寒就会长驱直入,引发感冒、鼻炎甚至关节疼痛等”,时明伟说。
由于昼夜温差大,膝关节、腰背部等部位脂肪层薄,血管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时明伟解释道,它们突然暴露在冷空气中,血管收缩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变差,软骨磨损加速,“这也是为何很多年轻人‘要风度不要温度’,最终易落下老寒腿的根源”。
谈及如何预防低温对身体的伤害,时明伟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他说:“护肚脐(神阙穴),护后颈(风池穴),护脚踝(三阴交);注意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加身体抵抗力;通过适量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帮助我们保持体温……”
降温天气 食养有妙招
食养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心中都占有很大分量,如何通过食养抵御降温天气呢?时明伟表示,通过紫苏生姜饮可以散寒化湿。“具体的用法是紫苏叶10克,生姜3~4片。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10分钟,代茶饮用。此为1~2人量。血糖不高者,可以放适量红糖调味。”此外,将紫苏叶、桂枝、生姜各30克煎水后泡脚的散寒沐足方也可以疏风散寒解表。
元宵至,百病走。过元宵节吃元宵,如同过中秋节吃月饼一样,寓意团团圆圆、圆圆满满。而最近由于降温,不少人患上风寒感冒,时明伟提醒,元宵外皮以糯米粉为食材,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不佳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子,在食用的时候要注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大病初愈的人应该‘忌生冷黏滑’,因此也不宜多吃。
“目前是天气变化不定,全年寒潮出现过程最多的时节之一,有春寒冻死牛的说法,不宜过早减衣。入春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时明伟建议,人们外出时应注意适度的防寒保暖,合理加减衣物。(王苑)
编辑:陈梦伊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