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有创意,艺人更年轻,来感受今年马街书会的“新”氛围 说新唱新 麦田中开启文化接力
正月十三,书会现场盛况空前 书会现场不乏年轻艺人的身影
评书大师刘兰芳(中)在书会现场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黄亚芳 孙超 实习生 张祎/文 记者 宋亚猛/图
2月10日,正逢正月十三,2025宝丰马街书会迎来了今年的正会。刘兰芳、范军、白军选等著名曲艺名家来到现场。作为曲艺界的老前辈,他们眼中的马街书会是什么样的?今年的马街书会有何不同?对于曲艺未来的发展,他们有啥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刘兰芳 将马街打造成全国说书艺人的“批发部”
谈到与马街书会的深厚渊源,刘兰芳表示,她已经参加了23次马街书会,最早来到马街时,应河畔还有坟丘和卖棺材板的摊贩,书会的规模与氛围与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她回忆道:“那时候还有对台戏唱豫剧包公,场面虽然简陋,但充满了民间艺术的质朴与活力。”
刘兰芳感慨,马街书会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常态化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和村民们人如潮涌,周边的商业街也逐渐繁荣起来,真正实现了“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目标。
2025年马街书会盛况空前,刘兰芳对此赞不绝口:“过去只有两台对台戏,今年增加到三台同时上演,场面非常壮观,演员们特别卖力气,观众们也热情高涨。”为此,她建议马街书会可以借鉴河北沧州等地说书艺术发祥地的经验,将马街打造成全国说书艺人的“批发部”,培养更多本土说书人,并将他们推向全国。
刘兰芳希望马街书会能够继续发扬传统、勇于创新,成为全国曲艺文化的标杆。她建议,未来的马街书会不仅要注重规模和形式,更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人才的培养。曲艺行业可以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方向。“曲艺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马街书会这个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曲艺行业,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曲艺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范军 马街书会堪称曲艺界的“清明上河图”
范军表示,每年都来马街书会,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和情怀,来到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麦田,心中增添了无尽的文化自信。范军提到,马街书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元代延续至今,堪称曲艺界的“清明上河图”。对于曲艺工作者来说,马街书会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的舞台,更是一个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场所。
范军将马街书会比作河南的麦子,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他说:“黄河水浇灌的麦子,迎着大风,地当舞台天作棚,老百姓唱着河南的三弦书,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歌唱新时代。”范军说,曲艺的魅力在于它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每次来到马街书会,他都感受到一种“回家”的温暖。
曲艺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与人民紧密相连的文化形式。正如姜昆所说:“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跟你有多亲。”范军表示,希望曲艺工作者能够继续扎根人民,用艺术传递时代的声音。
在谈到曲艺的未来发展时,范军表示,马街书会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希望曲艺工作者能够继续发扬马街书会的精神,让曲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范军呼吁,曲艺不仅要传承经典,还要不断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白军选 结合社交媒体等,吸引年轻人参与
作为马街书会的老朋友,白军选已经连续15年参与这一盛会。他在现场感慨道:“往年马街书会常常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但今年的天气特别好,天空作美,现场人山人海,场面非常壮观!”
现场80多岁的观众与00后演员同台互动,形成了跨越年龄的文化共鸣。他提到:“年轻观众的数量比去年更多,这让我感受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谈到如何借助这一平台推广曲艺文化时,白军选认为,传统文化离不开传承,作为曲艺演员和爱好者,应该发挥余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曲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他建议,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创新形式,如结合现代科技、社交媒体等,进一步扩大马街书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2025年的宝丰马街书会不仅是一场传统文化的盛会,更是一次跨越时代的文化对话。随着年轻观众的增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的机遇。未来,马街书会将继续作为曲艺文化的重要平台,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编辑: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