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家长会” 架起连心桥
校长和家长温暖互动 抖音截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志远
“校长,今天中午青椒炒鸡蛋里的鸡蛋都煳了,我一个讨厌吃青椒的人只好把青椒吃完了。”
“下次找我,煳的我吃,你重新再打一份。我已经给餐厅反馈过了,会越来越好的。”
晚上10点42分,漯河市临颍县颍川学校的抖音评论区依然跳动着温暖的对话。
这条看似平常的互动,却让学生湿了眼眶,通过一方屏幕,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学校的用心——原来,学生的声音真的能被听见。
“指尖上”的教育对话
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往往像一场“独角戏”。
家长会上,老师们按部就班地汇报,家长们被动地听;微信群中,通知一条接一条,却鲜有回应。
家长李女士回忆道:“以前总觉得学校高高在上,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安排。”
这种隔阂并非个例。
“有不少学生的家长在外地打工,每次家长会都赶不上,孩子的学习情况只能靠猜。”颍川学校校长梁国峰介绍。
也就是从那时起,如何打破家校之间的“信息孤岛”、如何让每一位家长的声音都能被听见,成了梁国峰关心的问题。
转机出现在本学期开学后。某天,学校发布了一条校园活动的短视频,评论区意外热闹起来:“食堂能不能少做油炸食品?”“老师能不能不拖堂?”
梁国峰敏锐地意识到,抖音评论区或许正是打破沟通壁垒的钥匙。无论多忙多晚,他都会亲自查看抖音评论区,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
从“食堂菜品调整”到“课后兴趣班增设”,从“学生情绪疏导”到“校园设施改进”,他不仅耐心倾听家长的心声,更迅速落实整改。
一条深夜留言“鸡蛋煳了”,他当即联系餐厅落实整改;一句“希望老师不拖堂”,他第二天便组织各年级召开会议落实。
正是这份认真与负责,让家长们的每一条评论都有了温度,也让家校之间的信任在云端生根发芽。
“评论区”的家校共建
在传统的家校关系中,由于沟通不畅等原因,家长和学校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家长们有时候会觉得学校在教育决策上比较“高高在上”,自己缺乏参与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而学校也可能会觉得家长对教育工作不够理解和支持。
颍川学校的“云端家长会”模式实施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家长李女士就是这种变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她曾经觉得学校在教育决策方面比较独断,自己作为家长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是自从“云端家长会”模式开展以来,她发现自己每次在抖音评论区的留言都能得到学校的及时回应。无论是关于孩子学习方面的小问题,还是对学校管理提出的一些建议,学校都会认真对待并给予回应。这让她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现在她更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了。
“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社交媒体等技术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无论家长是在工作间隙,还是在家休息,只要有手机就可以登录抖音,查看学校的信息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学校也可以及时地回应家长,这种即时性的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率。”梁国峰表示。
此外,评论区的内容成了优化教育服务的“民意数据库”。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家长们在评论区的留言,了解家长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例如,评论区接连出现“孩子天天吃洋葱炒肉都腻了”的留言,梁国峰随即与后勤团队商议:“既要满足成长需求,又要兼顾口味变化。”几天后,食堂窗口菜品悄然更新。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评论区里的每一条留言,是家校共同写好“育人剧本”的宝贵线索。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