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开学季,“协”力守护青少年心灵港湾

2025-02-20大河网

大河网讯 春风送信,书声琅琅。开学季,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开始,也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又一重要起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如何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让“花朵”向阳而开?政协委员们纷纷支招,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症开方”,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聚焦 | 听心声、解难题 照亮青少年“心”世界

2024年,教育部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决定自当年起,将5月确定为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2024年,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标志着河南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心理健康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心理学效应知识,感觉特别有趣。”郑州八中学生闫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每周都有一节心理健康课,开设的心理咨询室里解压沙盘、拳击小人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咨询室老师会耐心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挑战。

“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身心健康才能促使这些祖国的花朵精彩地绽放。”郑州八中老师苏孝琴认为,一线教师应该是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者、沟通者,守护起孩子们的心灵长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尽力为孩子做好后勤是我的责任, 也是我的幸福。现在孩子课业负担重,希望学校能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给家长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孩子积极阳光地成长。”家有高三考生的倪永春说。

当前,河南省积极探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推进医校协同和家校沟通,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得到持续加强。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省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方面存在预警系统落后、部门配合脱节、处理方式简单粗放、部分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省政协委员、郑州师范学院院长张铟表示。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省政协常委、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贾天仓表示,随着社会压力加大,家长、学校及整个社会对学业重视程度过高,学生承受着成绩压力。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家庭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

建议 | AI、测评 “协”力破解成长的烦恼

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根基。省政协委员、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好勤建议,应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为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学校教育是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障。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副主席贾浩宇建议,应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完善教师评价指标和职业发展通道,推动保障机制更加科学有效。

社会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健康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AI有望成为青少年随时倾诉的‘树洞’。”张铟建议,在全社会发展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AI技术。省政协委员、安阳市妇联主席程婵娟建议,定期统一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体检工作,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和访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学校,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心灵都充满阳光。(刘远)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范昭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