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粤港澳大湾区豫商联合会会长常远: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河南有后发优势

2025-03-31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常远

  商会代表:

  粤港澳大湾区豫商联合会会长、深圳中航信息产业集团总裁常远

  投资河南:

  计划在河南设立科研机构,聚焦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

  谈豫商精神:

  诚信为本、创新为魂、坚韧为基、家国为怀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郭爽爽/文 受访者供图

  一个位于中原腹地,一个位于南海之滨。

  一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国人粮仓、交通大动脉交汇中心,一个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如何让大湾区联动中原枢纽,助力河南老家崛起?

  作为两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纽带和桥梁,2025年全球豫商大会前夕,粤港澳大湾区豫商联合会会长、深圳中航信息产业集团总裁常远,接受了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

  从“联席会议”到“联合会”:商会的诞生与使命

  2016年5月,一场名为“珠三角城市群豫商秘书长联席会议”的活动在广州启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豫商联合会的雏形。

  2021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豫商商会联盟选举会上,常远当选联盟主席,11个城市的河南商会会长担任副主席。自此,该联盟整合大湾区70余家河南商会资源,形成覆盖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的产业协同网络。

  “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加强大湾区与河南的联络沟通,推动产业对接、资源互通。”该联盟成立后,常远连续三年组织会员企业回老家河南参与全球豫商大会,并组织走访洛阳、濮阳、开封、新乡、漯河等多地,考察投资环境。

  据介绍,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豫商商会联盟又延伸为:粤港澳大湾区豫商联合会。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使命和职责。

  从大湾区到河南:技术、资金与出海的“赋能”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与河南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常远用“互补”二字概括。

  他认为,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金融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化管理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河南则凭借庞大的消费市场与区位优势,成为承接大湾区资源的腹地。

  “大湾区企业能为河南带来技术、产品和资金,支持本地产业升级;河南的优质农产品、文旅产品则可通过大湾区‘出海’。”

  据常远介绍,目前,已有多家河南企业在大湾区投资,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

  此外,他还特别提到大湾区创投基金对河南创新企业的关注:“金融‘活水’正在流入河南,支持本土科技企业成长。”

  作为深圳中航信息产业集团总裁,常远深耕信息行业多年,他也一直关心老家河南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情况。

  对于河南近年重点布局的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常远充满信心:“河南有后发优势。”

  他分析,庞大的人力资源、密集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撑;交通物流网络与消费市场则为技术应用搭建广阔场景。

  据其透露,商会正计划在河南设立新的科研机构,聚焦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我们希望通过与本地高校、产业园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产业集群。”

  他坦言,河南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这波科技革命,河南输不起”。

  营商环境:建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数字基建投入

  在营商环境方面,常远肯定了河南近年来的进步。“近年来,河南在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有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变化。”常远表示。

  在招商引资上,河南积极主动走出去,举办各类招商活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并且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了详细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入驻。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流程更加简化,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同时他也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数字基建投入,并通过弹性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比如为外地专家解决住房、子女教育问题,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为河南贡献智慧。

  豫商转型:从传统商贸转向科技创新与全球化

  新时代,新内核。常远用“诚信为本、创新为魂、坚韧为基、家国为怀”总结新时代豫商精神的内核。

  他特别提到在深圳打拼的河南企业家群体:“无论顺境逆境,大家始终抱团取暖。”在他看来,豫商正从传统商贸向科技创新与全球化转型,但不变的是务实、团结的底色。

  “豫商是大湾区与河南的桥梁。”常远总结道,“我们引技术、资金入豫,助产业升级;推河南产品出海,促两地共赢——这就是我们的角色。”

编辑:王晓颖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