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以你之名丨用“敬礼”寻找“靖宇”

2025-03-31大河网

编者按:铭记你,学习你,成为你,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缅怀。2025年清明节期间,河南文明网联合大河网推出清明节主题策划《以你之名》,实地采访以革命先辈之名命名的学校,通过讲述这些学校如何让英烈精神生根发芽,感受“校园”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大河网讯 铭记,比言语更有力。

教学楼走廊里,学生们手绘的杨靖宇烈士事迹手抄报有序张贴;

教室门口,“学靖宇之勇,扬班级之帆”的中队目标“挂牌停驻”;

教室里,“杨靖宇中队”的队旗、学习杨靖宇精神主题黑板报醒目展示;

…… ……

3月31日,记者走进郑州市管城区紫荆山南路小学“杨靖宇中队”,一探他们如何铭记杨靖宇精神,并用“敬礼”向“靖宇”致敬。

初识——只一眼便被“你”吸引

为何成立“杨靖宇中队”?这要从那次“大小朋友手牵手”说起。

2024年初夏,紫荆山南路小学与河南工程学院搞了一次“联谊”: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探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河南工程学院是杨靖宇的母校,他们学校里开设有杨靖宇革命纪念馆,孩子们去参观纪念馆的时候,对杨靖宇烈士的事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杨靖宇中队”辅导员周胜蓝告诉记者。

“联谊”结束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敏锐性”让紫荆山南路小学的老师们决定“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杨靖宇、学习杨靖宇,让小学生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铭记先辈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做出的巨大牺牲 ,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传承红色基因。

一时间,学校里兴起了杨靖宇精神主题班会、英雄故事问答竞赛,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一两个杨靖宇的小故事。

在育人方面,老师们是“贪心”的,仅仅是认识远远不够,要让学生们学习杨靖宇、成为杨靖宇。紫荆山南路小学党委书记石全中提出:成立一个以杨靖宇名字命名的中队。

说干就干!打申请材料、带学生走访杨靖宇相关的各个纪念场馆、形成调研报告,半年后,郑州市管城区教育局批复:同意!

2024年12月12日,“杨靖宇中队”命名授旗仪式在紫荆山南路小学举行。

“坚韧、奉献,是杨靖宇精神的内核,中队以杨靖宇烈士的名字命名,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将坚韧不屈的精神传承下去,追寻革命先辈开辟的路,走好自己脚下的路,向阳生长。”紫荆山南路小学德育副主任张丽霞说。

熟知——想每天都与“你”相见

“杨靖宇中队”的入队标准是什么?周胜蓝脱口而出:“那必须是坚忍不拔、乐于助人。”

作为英雄中队,学校设定了入队标准:有强烈的爱国意识,能解释红领巾与革命之间的联系,熟悉杨靖宇烈士的事迹,品德优秀,乐于助人。

综合考量下,班风班貌俱佳的二年级十三班被光荣地命名为“杨靖宇中队”。

“杨靖宇中队共有59名学生组成,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我们班的班歌都是红歌。”提起靖宇中队,周胜蓝话语里满是自豪。

中队成立后这几个月,学校在开展活动方面是投了学生们的“所好”的,组织以传承杨靖宇精神为主题的运动会,设计“穿越火线”“向着胜利冲刺”等体育项目,鼓励孩子们每天持之以恒进行体育锻炼打卡,将坚忍不拔的意志寓教于乐。

除了体育锻炼,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也是下了功夫的,打造沉浸式杨靖宇精神长廊,经过长廊的同学都会驻足停留片刻,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一个思政课堂,利用环境育人的模式,将杨靖宇精神通过具象化的载体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轨迹之中,形成“一步一景皆教育,时时处处受熏陶”的育人生态。

相融——学习“你”并成为“你”

“杨靖宇中队”的队员们现在有啥变化?学校的每个老师提起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妈妈让我练字,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老师用杨靖宇烈士身上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我,现在我已经坚持几个月了,老师们都夸我写得一手好字,我在心里把杨靖宇烈士当作我的偶像。”中队大队长李若菲自豪地向记者说出自己的变化。

“我觉得杨靖宇烈士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很勇敢。我以前不敢骑自行车,怕摔倒摔伤,但是我们班同学都比着向杨靖宇烈士学习勇敢,我也不能认输啊,所以我就想想杨靖宇烈士勇敢与敌人斗争的事迹,小小自行车不在话下,现在我骑车特别稳。”中队队员李博冉的变化也很大。

“我们学校的英烈教育教会我热爱祖国、坚强勇敢。我参加学校的二十一天运动打卡,我才坚持3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后来我想到了杨靖宇烈士坚忍不拔的精神,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现在我养成了锻炼的好习惯。”中队队员任屹泽告诉记者。

孩子们的进步,周胜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中队成立后,开展的一系列实地寻访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受到杨靖宇精神的影响,把他们争先锋、学先锋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奠定了全年级的红色基调,带动整个年级学习红色精神,向英雄致敬。”

被问及“杨靖宇中队”未来的规划,张丽霞表示还会有很多“新东西”:“通过虚拟现实VR还原杨靖宇烈士事迹、跨区域进行英雄中队联盟,未来的靖宇中队将不再是单向接受教育的集体,而是一个自我更新,对外辐射的精神能量站,让杨靖宇精神成为流动在新时代青少年血液中的基因密码。”(朱丽文 董蕾)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范昭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