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护照、门禁卡……“河南智造”万能卡 把生活“装”进一部手机
中软高科生产车间
统筹:张琳娟
执行: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文 受访者供图
曾经,年轻人对中年人嗤之以鼻的装束,是挂在腰间的那串钥匙。
后来,公交卡、门禁卡、银行卡、社保卡等各种不同的智能卡,取代了这一串钥匙,但仍有人感觉不方便。
郑州的中软高科,则把这一摞卡进行了人证核验整合,变成了万能的“数字钥匙”,如今只需拿一部手机出门即可,便捷度大幅跃升。
50多家国内外企业,正在或即将与这家豫企合作
中软高科董事长李永杰说,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软件项目开发和系统集成服务,其研发的人证核验、人脸认别技术,在水利、金融、通信、卫生、林业、司法等行业获得了广泛认可。
目前,智能卡主要在金融、电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使用,是一种安全、便捷、高效的身份识别和信息管理工具。
比如,金融领域是智能卡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等;电信领域,主要用于手机SIM卡、公共电话卡等;交通领域主要应用于公交卡、地铁卡等;医疗和教育领域主要应用于医保卡、学生卡等。
除了国内的头部企业,美国的富国银行、全球500强的霍尼韦尔,也给中软高科抛来了橄榄枝。
“我没做过具体统计,国内外的上市公司、头部企业,有50多家都在跟我们合作,或者即将合作。”李永杰说。
近年来,智能卡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贝哲斯咨询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卡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到了2024年,全球智能卡市场规模达230亿美元左右。
新疆4万多个小区、酒店人脸识别系统,80%都是“河南造”
创业以来就在做软件开发的李永杰,自2012年开始研究人证识别。
彼时,中国的人证识别刚刚起步。他和中软高科算是这个行业的第一批试水者。
因为那时证件照和人不太像的问题经常发生,他又开始研究人脸识别。
2017年,人脸识别在国内的发展迎来大爆发。2016年~2020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4万多个小区、酒店,用的人脸识别系统,都来自中软高科,市占率超过了80%。“河南造”的先发优势很明显。
2020年疫情开始,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李永杰和中软高科扛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根据政府管控的需要,他们参与研发了健康码、行程码。彼时,李永杰在办公室住了一个多月,每天只吃一些方便面、面包,瘦了十几斤。
2023年,持续三年的疫情终于结束了,李永杰却发现,人脸识别市场风云突变,市场几近饱和、同行同质化竞争严重,而人证识别市场一直有需求。
他带领团队重新回到了人证核验的研究中。这一次,在行业技术水涨船高的基础上,他进行了垂直整合:把身份证、护照、银行卡、社保卡、门禁卡等信息,都整合到了一张卡上,和手机绑定后,什么卡都不用带,只带一部手机就可以了。
自主研发,把护照读卡器价格从3万多元降至1000多元
把很多卡的信息,集中整合到一张卡上,说着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中软高科自主研发的这个身份证SAM微模块,只有一分钱硬币大小,但其获得了国家级算法认证,能识别80多种证件,成了名副其实的“万能数字钥匙”。
“别的公司,有的只能整合其中的门禁卡和银行卡信息,社保卡和护照的信息整合不了。”李永杰说,而把社保卡和护照的信息整合起来,是中软高科自2018年以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际上也有能读取护照相关信息的读卡器,但七八年前卖给中国国内的企业时,每台售价就在3万多元,而且处于垄断地位。即便是现在,售给中国的价格,也是1.5万元一台。
而中软高科运用AI算法和技术服务研发出来的读卡器,不但可以整合更多的卡,价格也直接拉低至1000多元,让使用该卡的企业、单位采购成本大大降低。
面对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李永杰称,中软高科希望借此先把地基扎牢,前期的目标客户先面向B端,下一步再慢慢渗透到C端的所有消费者。
“核心技术在我们自己手里,我相信总有一天会‘飞龙在天’。”李永杰说,他和小伙伴都很有信心,致力于把中软高科打造成“基于NFC&AI的证卡识别及人证核验的领导品牌”。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