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发力智慧养老有哪些着力点?专家建言献策

2025-04-02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编者按

  伴随着老龄化趋势,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全国两会上,如何应对老龄化仍然是重要议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人口大省河南,如何做到老有所依?“人工智能+”又能为智慧养老提供哪些助力?顶端新闻推出《“豫”见智养未来》专题,特邀专家建言。

  科技赋能提高智慧养老服务的精准度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弋伟伟

  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

  近年来,我省在智慧养老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产业发展格局也逐步清晰。然而,智慧养老领域仍面临技术产品供给不足、融合应用场景受限、社区养老机构及医疗机构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

  智慧养老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我省可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鼓励科技创新等途径提升养老设备智慧化水平。

  一是引导科技力量加强适老技术研发和科研攻关。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落地,如AI机器人通过智能对话、情感陪伴、健康监测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开展以高质量数据构建智慧家庭大模型,通过智能家居、智能社区的融合,打造全方位的智能生活空间。

  二是数据采集方面,通过传感器、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定期采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数据和生活习惯,并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能更加准确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状态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

  三是探索“养老大脑”建设路径。积极构建老年人群精准画像数据库,探索开发老年人异常状态监测算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模型、养老服务智能监管模型等一批通用算法、模型、工具,逐步沉淀和提升“养老大脑”智能化分析决策能力。

  满足多样应用场景

  提升银发经济供给质量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王梁

  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经济师

  河南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具备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优势和条件,并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银发经济包含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为人工智能在银发经济的应用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河南应围绕银发群体需求,结合银发经济发展趋势,利用人工智能创新产品设计、服务模式,提升银发经济供给质量。

  围绕安全和健康需求,加强监测防护设备研发应用。支持河南省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加强燃气报警、紧急呼叫防摔服等智能化养老设备的研发应用推广。发展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健康监测产品,提升银发群体健康管理水平。

  围绕提高生活质量,加强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应用。积极推进外附骨骼、自动装置、智能辅具等旨在提升银发群体自我行动能力的各类硬件产品开发。大力推广智能音箱、智能语音和陪护助手等新型智能家居产品,开发护理、喂饭等机器人产品,提高银发群体生活便利度。

  围绕情感需求,创新养老产品和服务。开发推广老年益智玩具、电子游戏产品以及情感陪护等智能产品,鼓励银发群体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线开展教育咨询、养老护理等服务。

  河南智慧养老新生态的建构路径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叶亚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服务的政策文件尚未出台,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制定智慧养老的规范性文件,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保障。出台智慧养老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监管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智慧养老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设备研发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推动网络设施不断向乡村和偏远地区延伸,加快完成5G网络全覆盖和千兆宽带入户,提升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汇聚老年人基本信息、身体健康情况、个性化需求等数据,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急救资源、护理人员等的跨区域调度。

  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市场需求,开设养老护理、人工智能养老等专业,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扎实理论的高等人才参与到智慧养老领域中。依托“技能河南”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要着力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产品的技能水平,利用老年大学、社区教育中心等平台,开设智能设备操作课程、举办专题讲座,让老年人掌握智能设备的基础知识,并能够活学活用到生活场景之中。鼓励家庭中的年轻人积极帮助老人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掌握数字技能,助力老年人从“数字边缘”走向“数字包容”,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