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扁担奏鸣曲
“跟着《河南日报》再访红旗渠”之四
新扁担奏鸣曲
红旗渠建设期间,建设者们肩扛扁担,手提泥桶,小扁担挑起了物资运输的重任。魏德忠 摄
石板岩镇高家台村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张惠锋 摄
在林县有一根广为传颂的扁担。这根诞生于1946年的放在我们的地下党员肩头的扁担,将近半个世纪来,不但把食盐、煤油、火柴、旱烟等许多物品担进了太行山最深处的石板岩,而且把一种精神,一种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挑出了大山,挑给了我们的所有共产党员和各级党的领导干部。
——摘录自《太行浩气民族魂——关于林县的通讯》,原载于1993年7月6日《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绿扬 见习记者 张慧琪
3月末的林州大峡谷,绿柳轻拂,山花烂漫。车在如画的山间转了一个又一个弯,就到了石板岩镇。
1946年,4名共产党员在这里成立了林县(现林州市)石板岩供销社。他们用一根扁担和两个箩筐架起一座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挑出了响彻全国的扁担精神。
与红旗渠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扁担精神,彰显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如今,林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接过这根扁担,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悠扬的新扁担奏鸣曲回响在太行山间。
3.5公里山路
春暖花开,正是写生、踏青的好时节。
3月26日下午,记者行至石板岩镇高家台村时,车被堵在了村口。京G、川B、冀F、晋H……这个山沟沟里的“画家村”停满了来自全国的车辆。高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正带着村“两委”干部疏导交通。
“守好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发展‘旅游+写生’产业是全村百姓的金饭碗。”张海根说,村里每年吸引30余万名绘画爱好者前来创作。
高家台村位于豫晋两省交界处,随着旅游产业日渐火爆,村里通往山西的一段旧公路成了张海根的心病,“这段路太窄,旅游团的大巴过不来”。
争取资金、监督施工,张海根和村“两委”忙活了半年,2024年10月6日,3.5公里长、7米宽的柏油路通车了。看着来往车更多了,张海根又有了新打算:“我们今年计划在路两侧安上路灯,让夜间行车更安全。”
16辆房车
“村里有个五星好评的房车露营基地”,这成了陵阳镇施家岗村村民茶余饭后聊起的新鲜事。
施家岗村位于林州市区至红旗渠风景区的主干道旁,村“两委”看好村里的旅游资源潜力,在公路旁建起充电停车场,土特产超市也开门营业。
“现在我们村停车场有48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土特产超市有外接电源、水源供游客免费使用,来的房车车友多了,他们自发推荐成露营基地了。”村党支部书记申天伏说,“游客最多时,一晚上停了16辆房车。”
如今的施家岗村,精致的二层红砖楼整齐排列,水电气暖全通到户,小游园、健身场地就建在村民房前屋后。街口的红墙上,党员联户指示牌格外醒目。
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是基石。“村里实行党员联户、干部包片,党员每周进行入户排查,将发现的矛盾纠纷报给村‘两委’干部,我们共同上门化解。”申天伏说。
任村党支部书记14年,申天伏有一套化解群众矛盾的“土办法”:“有人服‘软’,有人服‘硬’,要认真揣摩群众的心思,让他们换位思考。”
“8.9分”书记
“这是新整修的月季园,等到今年‘五一’假期月季花开,一定很受游客欢迎。”站在村道旁的观景台上,黄华镇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生指向山坡处的月季园。
2012年,李明生接下村委会主任的担子。硬化道路、发展农家乐、推广林果种植……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将问题村变成了幸福村。
“几年前,上级部门向村民征求意见,让大家给我打分,满分10分,我得了8.9分。”李明生和村“两委”为群众的付出,换来了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
传承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既要坚守为民务实的初心,也要发扬敢想敢干的开拓精神。在采桑镇红旗渠大健康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河南益特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忙碌。公司负责人翁保昆说:“我们用本地种植的桑葚生产的饮料和保健品,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十几倍。”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指导农户统一种植,采桑镇形成了数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并引进企业开展深加工。同时,依托林州旅游资源,建起农产品展销中心、研学基地,带动全产业聚合发展。
一根扁担,挑起的是千家万户的期盼;一渠清水,流淌的是代代相传的信念。
当千万党员干部的肩膀扛起为民服务的扁担,当开山引渠的钢钎变成创新发展的密钥,林州的故事,正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写下最鲜活的注脚。
记者手记
一根扁担的精神接力
□王绿扬 张慧琪
在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记者跟随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沿着蜿蜒的步道前行。穿过一条山溪时,感到脚下的石墩有些不稳,他连忙俯下身,捡起旁边的石块塞进石墩下的缝隙,边塞边说:“游客多了,我们最操心的就是安全问题。”这个俯身的动作,映射出基层党员干部最朴实的担当。
勇挑重担、一心为民,林州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组织这个“主心骨”——高家台村党支部修缮省界道路,打通了太行山深处的“毛细血管”;施家岗村党支部通过党员联户、干部包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魏家庄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谋发展,全村面貌焕然一新;采桑镇党委找准“农业+旅游”特色,从传统农业迈向多元发展。山乡巨变中,扁担精神正以新的姿态融入时代脉搏。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