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 奇迹
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时强调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在南阳考察时强调
巍巍宝塔见证奇迹
●1935年10月落脚陕北时,中央红军仅剩7000余人,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时,人民军队兵力已达280万,解放全中国胜利在望
●1941年,南泥湾开荒种植,实现蔬菜完全自给;到1944年底,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产粮3.7万石,实现“耕二余一”甚至“耕一余一”,将荒芜的南泥湾变为“陕北江南”
“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对大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人工天河创造奇迹
天——战天斗地重整山河
十万大军战太行。
近10万人参与,用近10年时间,让长达1500公里的“天河”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修建各类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
田——水润田畴路行八方
红旗渠建成后,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十万大军出太行。
修渠10年,创造了上百项工程技术成果,培养锻炼了5万多名石匠,3000多名懂技术的工队长、技术员。20世纪70年代至今,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国家级工程建设中都有林州人(1994年1月,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的身影。
甜——红旗引道日子更甜
林州儿女富太行、美太行。
红旗渠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4年林州市全年生产总值完成726.5亿元,1965年仅为4596万元。
红旗渠大事记
1960年
●2月,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开工,到15日止,出动民工37100人
●3月10日,林县引漳入林总指挥部在盘阳村召开引漳入林工程全线民工代表会议,将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
●10月1日,林县红旗渠总干渠第一期工程(渠首至河口)竣工,浊漳河水流入林县境内
1964年
●12月1日,红旗渠总干渠全线开通
●12月31日,红旗渠总干渠全线首次放水成功
1965年
●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举行
1966年
●4月5日,红旗渠一、二、三干渠全面竣工
●4月20日,中共林县县委召开庆祝红旗渠一、二、三干渠竣工通水典礼大会
●7月至8月,红旗渠支渠配套全面开展
1969年
●7月6日,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
1990年
●3月20日,中共林县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
2006年
●3月,运行了37年的红旗渠开始历史上首次全线大规模改造
2009年
●12月,红旗渠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
2021年
●9月,红旗渠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
2022年
●10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安阳考察,来到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实地察看红旗渠分水闸运行情况
资料来源/新华社、河南日报
本版制图/周鸿斌
南水北上续写奇迹
●跨世纪的调水工程
论证半个世纪,21世纪初开工建设,2014年12月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
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长达2899公里
●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涉及搬迁移民34.5万人
红旗渠十大工程
红旗渠源
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候壁断下,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
青年洞
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洞长623米,由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施工修建,故名“青年洞”。
分水闸
位于任村镇东南公路分水岭总干渠终点,一、二干渠在此分流,分水闸以上是防洪矩形明渠和分水岭双孔隧洞。
曙光洞
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东岗镇卢寨岭的隧洞,起于下燕科村南到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
曙光渡槽
位于东岗镇东部四公里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渡槽全长550米,最高16米,共20孔,石拱结构。
夺丰渡槽
位于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是红旗渠第二干渠上的重要工程,总长413米,单孔跨5米,共50孔。
红英汇流
位于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英雄渠建于1958年,起自合涧镇嘴上村。1966年红旗渠一干渠竣工通水,与英雄渠汇合,称为红英汇流。
桃园渡桥
位于黄华镇桃园村附近,渡槽全长100米,共7孔,均采用了120度圆弧形,成为一个桥下导洪水,桥中间渠内走渠水,槽顶设路面行车行人一桥三用的渡槽。
空心坝
位于任村镇白家庄村西,坝体呈弓状,以增强上游河水抵抗能力。该工程设计洪水从坝顶跨过,渠水从坝中穿流,是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
南谷洞渡槽
位于任村镇白家庄村南,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单跨9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
这精神,一脉相承
春风和煦,延水滔滔,被繁花和绿树簇拥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机盎然。
同一时间,500余公里外的太行山如诗如画,清冽的红旗渠水在半山腰静静流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座精神灯塔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在两方热土之上闪耀光芒,滋润着两地人民的心田。
1935年至1948年,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内涵。
为民修渠引水来,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召唤。20世纪60年代,为结束林县十年九旱的历史,10万英雄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锻造了红旗渠精神。
修渠工地上,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并肩作战,共渡难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从延安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始终坚守的为民初心,交出了“赶考”路上两份满意的答卷。
在红色旗帜和红色信仰的指引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同样映照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
2014年12月12日,南阳陶岔渠首开闸,蓄势已久的南水奔涌而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施工最复杂、水质要求最严、移民搬迁强度最大的工程成为现实。
延安、红旗渠、南水北调……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会有这么多人间奇迹的出现?
这是因为我们党和党的领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策划:河南日报社编委会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