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跻身全国前10!河南造车新势力已不容小觑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张克瑶】汽车产业省域竞速,激战正酣。
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1-2月汽车产量数据。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河南前两个月汽车产量22.21万辆,首次进入全国汽车产量十强省份。
中国汽车产业的区域格局,正在换道超车的过程中加速洗牌。经过几年的布局、积淀,在全国层面的产业版图中,不论从增长速度还是总体产量,河南汽车势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势力,已不容小觑。
今年前2个月
河南跻身全国汽车产量十强省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汽车产量前十名的省份分别是:安徽、广东、江苏、山东、重庆、陕西、浙江、湖南、河南和北京,其产量分别是44.48万、37.65万、37.16万、32.14万、32.02万、28.02万、23.13万、22.78万、22.21万和22.21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首次进入全国汽车产量十强省份。这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19万辆,占据“半壁江山”。
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
先来看横向对比。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2024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这其中,各省份贡献情况如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汽车产量前十位省份分别是广东、安徽、重庆、江苏、山东、上海、陕西、浙江、吉林和湖北,产量分别是570.74万、262.03万、254.01万、225万、183.81万、180.75万、175.35万、169.22万、150.7万和138.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361.78万、73.41万、95.32万、118.67万、29.95万、122.46万、119.8万、92.11万、14.67万、50.73万辆。河南并未能入围汽车产量前十。
再来看纵向对比。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时,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刚刚突破6万辆。据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从6万辆到70万辆,短短几年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了裂变式增长。
可以看到,经过几年的布局、积淀,不论从增长速度还是总体产量,河南汽车势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势力,已不容小觑。
造车“新势力”崛起
全国“汽车版图”加速变化
当汽车“新秀”河南跻身前10名的同时,老牌汽车重镇吉林、湖北、上海等省(市),暂时排名前10名之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渗透发展,与传统汽车强省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全国汽车产业版图加速变化。
值得关注的省份是安徽。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262.03万辆,排名第二,与总量570.74万的广东省相差甚远,尚不足广东的一半。今年前两个月,安徽加快发力,汽车产量44.48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23.43万辆,超越传统汽车大省广东,两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一位。
冲劲十足的背后,是安徽在汽车领域的加速布局、前瞻布局——2017年安徽省政府就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提出“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明确的支持创新发展的奖励方案;2023年,安徽汽车全产业链营收首次超过万亿元,汽车产量首次位居全国第2;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层面地方性法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成立安徽省汽车战略咨询委员会等。与此同时,安徽集聚了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合肥长安、汉马科技等整车生产企业,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除了河南,今年前2个月,跻身前10的“新面孔”还有湖南、北京。湖南汽车产量迅猛增长的背后,同样得益于几家龙头企业的引进,比如长沙比亚迪基地、湘潭吉利基地、长沙广汽埃安工厂等,形成了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同步发展的格局。
“汽车可以说是除住房外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必需的第一大耐用消费品,对于拉动消费意义重大;汽车制造产业链长,涉及行业面广,是实打实的现代工业‘顶梁柱’产业。”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李冠峰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2025年开年,河南、湖南两个中部省份在汽车领域的良好表现说明,非传统汽车强省也可通过前瞻产业布局、引进头部企业、加强政策扶持、抢抓风口产业等举措,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多省份加速布局汽车产业的背后,是当地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比上年全年、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0、2.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支撑作用凸显,汽车、装备、电子等主导产业快速增长。1-2月,全省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2.1%,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32.3%,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55.5%。
“汽车产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的特点。汽车产品是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大市场,是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推动器,对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具有强力的支撑作用。”李冠峰说,河南汽车产量首次挺进全国前十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持续给予强力支持,相关部门协同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加大力度引进比亚迪、上汽等行业头部企业,使产能快速提升成为现实。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我省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整车出口的快速增长。”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金保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1-2月,全省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整车出口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省聚焦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汽车产业是河南‘7+28+N’产业链群的重要一链。”河南省区域合作中心研究员李晓沛说,通过压紧压实“双长制”,强化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招大引强,已拥有600多家规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拥有16家国家级汽车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39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形成集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总成等零部件本地化配套。
李晓沛认为,随着河南挺进汽车产量十强省份,汽车产量的增长将带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商务商贸、汽车物流、出口贸易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对河南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后劲儿很足
开局不错,后续能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河南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动作不断、项目持续推进——
3月21日上午,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在郑州举行,6个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是洛阳携手宁德时代按照“灯塔工厂”标准打造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三期、四期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计划于2026年10月底建成投用。
2月28日,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与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泉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科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等27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约,项目总投资75.24亿元。
2月27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在郑州举行开工仪式。富士康将依托设立于郑州的新事业总部基地,整合全球技术储备和产业链资源,重点布局电动车、储能等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高端制造产业链构建注入新动能。
2月25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郑州表示,郑州航空港基地已经成为比亚迪产业链最全的战略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比亚迪愿与河南一起,抓住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期、窗口期,加大在豫投资布局力度,推动重点项目提速建设,加快重构汽车产业链。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河南与安徽、广东等省份相比,从产业结构、产能布局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此,李冠峰表示,安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已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多地市多点联动,以及一批汽车零部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格局。其集聚效应逐渐显现,近地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借助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为整体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建议河南积极学习先进省份经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把增强本地优质配套能力作为下阶段发展的优先考虑,持之以恒延链、补链、强链,打牢产业基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是智能化,拼的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力量。”李晓沛介绍,安徽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对汽车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投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升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这些好的发展经验都值得借鉴。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