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企出海:心中有数 手上有招 ——“对等关税”变局下外贸一线调研
在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吸引着国外客商的目光。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宇通试验中心内,最新研发的产品正待下线。 受访者供图
全国首单TIR大件运输从河南奔向塔什干。本报记者 赵同增 摄
□本报记者 孙静 王歌 本报财经全媒体中心出品
近期,美国滥施关税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也让广大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河南是外贸大省。在全国外贸大盘子中,河南年进出口值连续5年排进全国前10位、连续10多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1万多家。今年前两个月,河南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6.4%。
面对新一轮的关税冲击,豫企是否有充分应对措施?信心如何?“河南造”出口能否扛住压力?连日来,记者密集走访省内多家外贸经营主体,从一线看豫企突围之战。
多元布局市场 大幅分散压力
“世界那么大,只要用心开拓,就有广阔市场。”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外贸管理部经理张凯
“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里”,豫企出海早已深谙此道。采访中记者发现,加快开拓更为广阔的新兴海外市场已成为豫企共识。多家企业外贸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客户不只有美国,本轮关税冲击有压力和挑战,但并不能压垮企业。
4月7日,记者来到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走访。当天,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全球股市萎靡。但在这里,机器声依然轰鸣;发货区内,标记着欧洲、非洲、亚洲不同国家企业订单信息的数百个木箱正由叉车运上货车装柜。
由该公司生产的大阳摩托在国内家喻户晓,在海外同样走俏,仅去年,就有20多万辆摩托车从这里驶向世界各地。
“近年来我们跟着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步子,在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发展了大量新客户。”公司外贸管理部经理张凯介绍。
在组装区里,工人们正在调试刚刚下线的新款摩托车,“这是我们针对欧洲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张凯说,公司每年都会派出10多个团队前往不同的国家,除了参加展会推广产品、开发客户,还要做市场调研、质量服务,以便结合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增加客户满意度。
“我上个月刚去土耳其参加了摩托车展会,又收获了不少新订单。”公司外贸总监宋银军是一位老外贸人,他直言,拉丁美洲、非洲、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对摩托车需求旺盛,将是大阳摩托全球化的新支点,“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出口同比增长超20%,受关税战冲击二季度增幅可能会有所下滑,但我们相信,只要真诚对待客户,用心做产品,世界还有更广阔的市场。”
也有企业感受到了更大压力。河南华邦电器炊具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家以轻型铸铁技术领先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推出的轻型铸铁锅在海外几乎没有替代产品,因此近年来公司出口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出口额已占到总营收的60%。
“今年一季度出口可能会有下滑,受关税影响我们与美国一位大客户的订单一直还没有签。”接受记者采访时,华邦外贸部经理李满科稍显无奈。
但在这位年轻外贸经理的脸上,记者并未看到长久的消沉,短暂停顿后,他立刻补充道:“但我们是有应对措施的。一方面我们有一批稳定的老客户,另外经过几年的培育,公司产品在英国、德国、瑞典、罗马尼亚等国家也打开了市场,当前的压力也逼着我们尽快开拓更多新客户,我们马上要去东南亚和印度,大家还是有信心的。”
据郑州海关统计,近年来,东盟国家早已超过美国成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我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RCEP新兴海外市场进出口均保持稳定增长,全省外贸“朋友圈”不断丰富、抵御风险的回旋空间也更大。
世界市场需求还很大,只要下劲跑、用心干,总能找到新客户。在记者对新乡化纤、郑煤机、飞龙股份、德通智能等多家公司的采访中,大家无一例外都表达出了信心。
做强产品实力 提升竞争优势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河南恒一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
市场竞争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产品实力的竞争。在调研中记者深刻感受到,面对风险与挑战,河南外贸人敢于突围的底气,正是源于对自身产品的自信。
“在海外,中国制造早已不是廉价的象征,而是品质和创新的代名词。”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品牌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并非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实打实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口碑之上。
作为河南高端制造的代表,宇通客车一向以科技创新立身,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比维持在5%左右,拥有全球一流的研发试验中心,新能源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行业头部。
“年初以来我们向挪威客户陆续交付了287辆纯电动客车。”该负责人说,这批车包含了高端旅游客车、纯电公交及新一代纯电城间车等多款新能源产品,河南造客车正以多样化的产品矩阵赢得世界市场的深度认可,“在宇通的海外目标销售国家中,有超过80%的国家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关税冲击对企业销售有影响,但也有限。”
练好内功,用好产品说话,已成为近年来外贸企业的普遍追求。在“外贸新人”河南恒一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特质同样明显。
在消费类锂电池领域,恒一锂能的技术和产能不仅在国内处于前列,在国际市场也拥有较高话语权。这家2022年才在平顶山投产、2023年外贸额即突破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海实现了“起步即冲刺”。
“我们的产品在安全性和耐受度上具有明显优势。”恒一锂能外贸负责人丁经理语气肯定,她认为,有产品的硬核实力做支撑,公司有足够底气应对本轮贸易战带来的风险挑战,“我刚刚还接待了欧洲一家头部电池代理商,他们来河南考察后非常满意,目前正在推进合作。”
除了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依托于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不少企业在同等标准的产品竞争中还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应对冲击的韧性。
4月8日傍晚,记者驱车前往拥有“中国钢制家具之都”称号的洛阳庞村镇探访,这里的钢制家具通过亚马逊等平台畅销海外。刚拐入庞村镇,车速就慢了下来,排队等灯的车辆中,顺丰速运、德邦物流等货车占了大半。“这个点正是快递公司收货的时间。”一同前往的洛阳海关关员解释。
“亚马逊上90%以上的钢制家具都是洛阳造。同样的产品,咱们的价格要比美国造至少便宜70%,你说消费者会选择谁?”河南钢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彬彬坦言,在庞村镇,从原材料供应到加工成产品,从喷涂包装、平台运营到物流支撑,企业于“半小时交通圈”内几乎可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成本极大降低。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企业有能力持续投入开发新产品及申请专利保护,产品议价权也会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应对经验。只要海外消费者还用钢制家具,我们就能找到市场。”在夏彬彬看来,“风浪越大鱼越贵”,当前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多方协同发力 共同应对挑战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河南钢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瑞
面对美国高关税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豫企并非孤军奋战。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省内多家外贸企业都在积极准备参加即将举办的春季广交会。这是我国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多的国际性展会,也是豫企当前对冲压力、拓展新市场的重要窗口。
“我们共安排了15个人、分三组常驻广州服务保障企业参展。目前已组织575家河南企业参展、共将开设展位近1000个。”省商务厅外贸处负责人介绍,广交会每一个展位都十分珍贵,为了帮助企业提高获客能力,省商务厅除做好常规服务外,还将在会前专门举行培训。
不仅是广交会。记者了解到,面对许多豫企无法精准对接到客户的难题,我省不仅出台了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一揽子政策,还发布了推荐展会名录清单,向豫企推荐300个国内国际展会信息,引导企业精准高效出海。
走出去的同时,河南也在积极将更多海外客户请进来。省商务厅有关人士介绍,当前我省正在积极筹备跨境电商博览会,广泛邀请世界各国商协会、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等来豫参会,配合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推介活动,将搭建起一个联通内外的平台,帮助更多河南特色商品找到买家。
连日来的采访中,与记者一同走访的海关工作人员,也成为外贸企业的“解忧人”,电话成了热线。“企业主要是咨询政策和意见,尤其是关税减免、进口替代等,我们也是千方百计帮企业想办法。”平顶山海关工作人员说。
充分用好原产地证书降低关税成本、动态掌握出口国政策合理避险,是当前应对冲击的重要手段。连日来郑州海关不断发布提醒,引导企业主动申请签发原产地证书、扩大出口竞争力,同时利用好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技贸通”服务,在办理出口之前查询出口国的最新政策,以免货物抵港时产生纠纷额外增加成本。
不少企业通过减免税政策获益。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家大尺寸硅晶圆抛光片制造商,公司进出口资深管理师李倩告诉记者,在新郑海关指导下,该公司成为“减免税快速审核”试点,从提交申报到出具《征免税证明通知书》实现“秒办”,货物在口岸码头停留时间压缩了2天以上,综合成本也进一步缩减。
如何降本增效,优化物流方式也是办法之一。不少企业提及,今年以来我省空对空、空转铁、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快速成网,为产品出口运输带来更为多元化的选择。“我们现在一部分货物走的就是海铁联运,与传统的公路运输相比,一个货柜可以节约物流费用约1000元。”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说。
豫企出海,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办法总比困难多”,采访中,外贸企业向记者表达最多的,便是这样一句话。将压力化为动力,很多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不断向记者同步新举措:
“来海口参加消博会了,除了联系海外的经销商,现在国内市场也很大,我们要好好跑跑。”华邦外贸部经理李满科说。
“我上周出来拜访了南美的客户,5月份准备去中东、中亚,6月再跑欧洲,跨境电商市场还很大。”河南钢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瑞说。
从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外贸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信心,也看到了河南外贸的韧性。
声音
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4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针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中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实施的三次对等反制有理、有利、有节,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坚定决心,以及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大国担当和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史晓丽
中国向美国、向全世界表明,我们绝不接受极限施压或者讹诈霸凌的做法,同时我们也有足够的勇气、手段进行反击和反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
以一纸行政令出台所谓“对等关税”,不仅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也是对国家间互补合作和供需关系的无视。“对等关税”自4月2日推出以来,不仅没有解决美自身任何问题,反而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消费,损人不利己。
——4月1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豁免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答记者问摘录
(综合新华社稿件)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