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世界读书日丨当书页轻启时 我们的时光开始同步

2025-04-23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一本好书,藏着一颗智慧的种子。父母读过的故事,会成为孩子眼里的星辰;孩子分享的新知,也会让父母看见世界的另一面。在共读的时光里,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勤学善思的家风,是彼此倾听的温柔,是代代相承的文化根脉。

  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与家人一起阅读,让文字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让书香浸润家的每一个角落。

  晨光里的成长课:带着勇气拥抱更加辽阔的世界

  清晨的阳光漫过窗台时,王颖颖和女儿一起读起了《小王子》。“在她13岁这个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年纪,我想把《小王子》推荐给她。这看似是本写给孩子的童话,却藏着让大人都反复思索的人生答案。”王颖颖说道。

  书中的小王子离开B612星球,遇见虚荣的国王、贪婪的商人,直到在地球上看见千万朵玫瑰,才懂得自己星球那朵玫瑰的独一无二。“这就像成长路上会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需要在纷繁世界里,学会珍惜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是王颖颖想让女儿明白的道理。

  书里还有只等待被“驯养”的狐狸,它说“你要永远为你驯服的东西负责”。这句话她要与女儿共勉——未来,无论是友情、梦想,还是生活中的每一份责任,都值得用真心对待。

  此刻,这本被摩挲得微微卷边的《小王子》,正安静地躺在少女的书桌上,书页间夹着一片压干的玫瑰花瓣。王颖颖说:“希望女儿能从书中汲取营养,带着这份温柔与勇气,去拥抱更辽阔的世界。”

  午后的寻根课:在乡土纹理中触摸文化DNA

  “《乡土中国》不仅是一本社会学经典,更是一部连接过去与未来、学术与现实的桥梁之作。”刘一帆坦言道,“费孝通对‘文字下乡’的批判,颠覆了我的认知,阅读此书,让我从机械执行政策的‘技术员’,逐渐转变为理解文化语境的‘翻译者’。”

  正在读高中的弟弟放学回家时,刘一帆将此书推荐给他。虽然书中有些词晦涩难懂,但是他却能将学术概念与生活经验结合,比如,用春节时长辈们按亲疏远近发红包的现象解读书中的“投石成波”(人际关系如水波纹扩散),以“血缘地缘”理论分析日常人情往来……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愿景,成为姐弟对话的落脚点。姐姐在日常生活中摸索“法治与礼治的平衡点”,弟弟则在议论文中论证“差序格局对社群电商的启发”。这场家庭共读,最终指向同一个启示:读懂乡土,方能真正读懂中国;理解传统,才能理性走向未来。

  夜晚的家风课:解码精神传承的基因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俭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惬意的夜晚,邵琳和丈夫一同读着《曾国藩全集》。

  “这段话是同治六年,曾国藩致信欧阳夫人的内容。”邵琳与丈夫分享。他们从曾国藩的“拙诚之道”聊到处世之道、谋事之法,从“曾氏家训”谈到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我和爱人都是公务员,既是夫妻更是同志,并肩前行践行初心使命,我们一致认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为人民服务工作,就不要有当官发财之想,应该时时刻刻谦让、恭敬、反思、俭朴,这样才能涵养优良家风,才能锻造过硬作风。”邵琳说道。

  城市书房暖黄的灯光下,无数个“共读时刻”正在发生。翻开同一本书的人们或许不会注意到,当影子投在书页上,时光的流速似乎变得温柔——这或许就是阅读最本真的模样: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在流转的岁月中,为家人找到共同的生命节拍。(王紫仪)

编辑:谭敏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