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生活丨春耕正当时,如何识别假化肥?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春耕正当时,农民开始集中大量采购化肥等农资,而每到此时,往往也是假冒伪劣化肥案件高发易发期,有些黑心商家专挑春耕这个时候“割韭菜”。4月23日,大河网记者从新密市检察院获悉一起生产、销售假化肥的案件。结合该案件,记者采访到相关专家、检察官等,从加强对互联网销售农药等农资的管理,到如何辨别假肥料、假农药及假劣种子等来上一堂“法式”生活课。
不同种类的化肥,其颗粒形状、颜色、大小都有显著区别。例如,优质尿素颗粒洁白晶莹,大小均匀;劣质尿素则可能颜色发黄、颗粒大小不一。
硫酸镁当化肥卖,获利200余万元
32岁的黄鸣(化名)系河南省鹿邑县无业人员,其父亲黄森(化名)在商丘经营着一家化肥店,还是某知名品牌化肥的县级代理商,自幼耳濡目染的黄鸣对化肥的成分、价格、生产技术等都十分了解,算是半个行家里手。
2021年3月,28岁的黄鸣在某化工原料商贸城工作时发现,化工原料“硫酸镁”和化肥“磷酸二氢钾”外观十分相似,但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
利益驱动下,黄鸣萌生了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想法,伙同亲戚黄勇(化名)、李南(化名)做起了生产、销售假化肥的生意。
“我认识一个人,从他那里可以买到正品化肥的包装袋,然后我再把买来的化工原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后倒进正品的袋子里。”
凭借着此模式,黄鸣的“生意”越做越大,并先后开设6家网上店铺,上架了多款假化肥产品,销售金额高达200余万元。听闻黄鸣赚到钱了,13名亲戚先后加入卖假化肥的团队中。
至此,以黄鸣为首的14人家族犯罪团伙成立。由黄鸣负责提供制假原料和制作方法,其余人共同生产,并在各自的网店售卖,黄鸣向他们收取成本费用。
正规肥料包装应该具备上述标识,有些不法商贩用拼音或英文代替汉字标识,冒充进口化肥,农民朋友更要小心。
一审获刑15年,并处罚金500万元
“像这种20公斤装的磷酸二氢钾农资站要卖到400元,这个网店里只要200元,所以我就买了。但是用了没有效果。”
2023年7月,在多起被害人反映后,公安机关锁定了黄鸣的假化肥网店,并在线下捣毁了其他生产窝点。
经检测,黄鸣等人生产、销售的化肥中有12种不符合国家标准。黄鸣经营的6家网络店铺销售不合格化肥共计2566574.24元。
其余13名成员名下网店销售不合格化肥共计6276090.82元。2023年7月14日至7月27日,黄鸣等14人先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2025年3月24日,经河南省新密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生产、销售假化肥的河南省鹿邑县无业人员黄鸣被新密市人民法院一审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500万元。
2025年4月16日,其余13名同案人也被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年零10个月至1年不等有期徒刑或者缓刑,并处40万元至5万元不等罚金。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加速推进《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修订,并争取重启《肥料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专家:希望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立法
为何假化肥在市场上能畅销,而真化肥却卖不动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建成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成本极低,销售价格远低于正规产品,从而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二是农民对于真假化肥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三是相关部门对于假冒伪劣化肥产品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不足。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我国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如202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22年新的《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实施。
与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均有法律法规管理的情况不同,对化肥的生产销售管理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法规。
“因化肥属于产业链条较长的农资产品,其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最终到终端使用环节,管理职责分属于多个部门。条块管理又缺少相关法规,加之网络线上农资具有跨地域销售、网络销售等特点,对其监管和打击带来难题。”
张建成表示,希望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更有效地遏制此类违法行为,保护农民权益及粮食安全。
七部委加强对互联网销售农药等农资的管理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据了解,不久前,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2024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专门提到要规范网络销售农资行为,加强对互联网销售农药等农资的管理,严厉打击网络违法销售种子行为。
“有了七部委规定,今后,对农资产品的质量监管和全程追溯体系将不断完善,会有效保障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张建成说。
那么如何辨别假肥料、假农药及假劣种子呢?新密市检察院检察官王红涛给出了提示——
购买种子要“四看”
一看:种子的包装是否规范,标签是否完整,包装袋上是否标注有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编号、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生产经营者及注册地、质量指标、检测日期、质量保证期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信息代码。
二看:种子的大小、色泽、粒型、粒色等性状,来判断种子的纯度。如果种子差距较小,且很近似,多属纯度较高。
三看:种子的保存质量,如有霉变、虫蛀、颜色变暗,说明种子可能已变质,发芽率不会太高,不能购买。
四看:扫描标签二维码是否显示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单元识别代码、追溯网址等信息,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是否与包装袋上标注的一致。
购买化肥要“三看”
一看包装:国家对肥料外包装的材料、规格和封口强度都有明确规定,凡是包装袋材质差、易破损的,可能就有产品质量问题。
二看标识:国家对肥料的标识作了强制规定,必须用规范汉字标明产品名称、等级、养分名称及含量、执行标准、净重(净质量)、生产厂名称和地址、电话等。对于复混肥料和叶面肥料,还应有相应的使用说明。
三看实物:过磷酸钙(或称“过钙”)外观为灰色、灰白色、浅黄色等疏松粉状物,掰开块状物,可见其中有许多细小的气孔,俗称“蜂窝眼”。而复混肥料外观为圆颗粒状、条状或片状,因生产的原料不同而色泽不同,主要是白灰色、灰黑色。
购买农药要“两看、一对比、一扫描”
一看产品外观:农药质量问题,或因贮存保管不当,产品的外观与剂型不符,发生变化的,说明农药质量有问题,可能造成农药减效、变质或失效。
二看产品标签:查看标签上的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产品质量标准),判断产品是否属于合法产品,以及产品标签的使用范围、注意事项、宣传用语、产品性能等,是否有虚假暗示,可以获得产品中是否擅自添加其他农药成分等信息。
对比产品价格:不同企业生产的相同农药,价格会有差异。选购农药时不仅要看农药的单价,还应对比有效成分含量、包装重量等。一般情况下,不要购买价格与同类产品存在很大差异的农药,价格明显低于同类产品的,假冒可能性较大。
手机扫描包装标签二维码:合格产品通过扫描二维码应当能够识别显示农药名称、登记证持有人名称等信息,标签二维码应具有唯一性,一个标签二维码对应唯一一个销售包装单位,如果二维码的单元识别代码相同,则为假农药。
如果买到假种子、农药、化肥等该怎么办?
建议购买农资的时候做好以下操作:
1.留包装,存样品;
2.买商品,开发票;
3.拍照片、求鉴定。
一旦发现购买的农资出现假冒伪劣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逐步维权:
1.与经销商协商;
2.通过12316等进行投诉举报;
3.直接找当地的农业执法部门或法院起诉。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赵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