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瓷处有礼④丨china上的“国色天香”

2025-04-25大河网

编者按:作为中国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历史悠久、名窑星罗,一件件陶瓷器物承载着时光的温度与匠人的心意。从泥与火的对话中走来,它们不仅映照出东方美学的澄澈意境,也在文明交流的长河中化身诉说中国故事的无声“使者”。4月15日起,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联合推出“瓷处有礼”系列报道,邀您走进泥火深处的东方美学,感受流动千年的文化情韵。

大河网讯 每年春风拂过,洛阳牡丹便如期盛开。在花事繁华的洛阳城里,隐藏着一朵永不凋谢的牡丹花,它在火焰中诞生,在瓷器上绽放——这便是牡丹瓷。近日,河南国际传播中心记者来到洛阳,见到了唐代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

李学武在修坯。

“我希望世界能通过一朵瓷牡丹,看见中华文化的风骨与温度。”李学武告诉记者,他希望让世界看到诗词中盛开的那朵中国牡丹。“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多个重要国际场合,都有牡丹瓷的身影。”在李学武看来,牡丹瓷融合了艺术美感与深厚文化底蕴,已成为彰显中国魅力并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名片”。

李学武在调配釉料。

红玉瓣、黄金蕊、琥珀枝、翡翠叶……牡丹瓷在斑斓色彩中,沉淀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色。“牡丹盛开于春,有着繁荣昌盛、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文明的真正生命力,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让世界的每一片土地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春天。”在李学武看来,这正是牡丹瓷走向世界的深层意义。

李学武在施釉。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曾说:“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以花为媒,牡丹瓷成为连接世界友谊的桥梁。李学武说:“牡丹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象征着和平与和谐,蕴含着‘共生共荣’的价值理念,‘盛开’在韩国的《风姿秀色》、老挝的《中老同心瓶》,以及巴哈马的《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每一件牡丹瓷作品都是国家之间交流的信物,也是一种文明互鉴、心意相通的纽带。”

“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小花匠》牡丹瓷饰品系列惊艳亮相,赢得了各国贵宾的一致赞赏。许多外国友人得知这套饰品竟是陶瓷制成,纷纷称赞其工艺之精巧,认为这是一份富有温度的中国伴手礼。”李学武说,牡丹瓷不仅工艺细腻、造型精妙,更传递出中华文化“以花为语、以礼相待”的审美理念与情感表达。

李学武展示成品牡丹瓷。

文化的传承,在一花一叶间静静流淌。“世界认识中国,从 china 开始。”这句话早已超越语言的范畴,成为中国瓷器向世界传递东方美学与哲思的独特注脚。牡丹瓷以花为语,以瓷为媒,以艺术之美吸引世界目光,让更多外国友人从“china”走近真正的“中国”。

当一朵朵永不凋谢的牡丹在瓷上盛开,当一个个关于中国的故事被世界聆听,李学武深知,这条“以花为媒”的文化之路才刚刚启程。“未来,我希望能将牡丹瓷带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让更多外国朋友不仅‘看见’这朵花,更能‘读懂’这朵诉说着中国文明的友谊之花。”李学武说。(杨佳欣)

推荐阅读

瓷处有礼①丨汝瓷有言 听china故事 感受China温度

瓷处有礼②|中国外交有了钧瓷的颜色

瓷处有礼③丨三彩里的china故事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