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看河南③丨断、通、畅、快,4个字演绎沙颍河50年航运史
阅读提示:航运兴,则百业旺。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曾以淮河、沙颍河等“黄金水道”造就千年漕运盛景。新时代的河南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内河航运复兴既激活了历史水脉资源,又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及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大河网推出《内河航运看河南》系列报道,聚焦南阳唐河复航工程、周口临港产业集群等实践,见证中原通江达海的澎湃脉动。
一艘满载货物的货船驶离周口港。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周口航运,从断到通,从通到畅,再到如今的快,“断、通、畅、快”4个字历经了50年。1975年前后,沙颍河周口段因建设大闸而航运中断;2005年12月底,沙颍河周口段复航;2023年9月,江淮运河通航使沙颍河货运长江实现畅通。
如今,周口港可以四季通航,具备通行2千~3千吨单船、1万吨拖队能力,已累计开通18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1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形成一条纵贯南北的“新黄金水道”。
入选“国家队”,成河南唯一
国家物流枢纽作为重要的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对于集聚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新增26个国家物流枢纽,周口晋升为全国37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妥妥的“国家队”,不仅是河南唯一,淮河流域也仅此一家。
周口市之所以能够成功获批成为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近年来在内河航运方面的快速发展。
周口市地处“燕赵江楚之冲,秦晋淮泗之道”的陆上交通要塞,坐拥沙颍河“黄金水道”。近年来,周口市立足“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内河航运,致力于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
如今,周口港已成为河南省乃至淮河流域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
周口港的发展态势蒸蒸日上,集装箱吞吐量逐年稳步攀升,从2019年不足1万标箱到2021年实现2.7万标箱、2022年达到4万标箱、2023年突破10万标箱,再到2024年的16.3万标箱。
货物吞吐量同样迅猛增长,从2020年的1860万吨提升到2024年的5205.64万吨。货物集散覆盖豫、晋、陕、宁、内蒙古、冀等六省区,辐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
同时,周口港还开通了18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1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真正实现了“箱通世界、货运全球”。
周口港航运路线图。
为港口和航道立法,周口又走在前
率先修建船闸、拓展航道、建设港口,周口成为河南拓展内河航运的先行者。2013年,周口港驶入第一艘1000吨大船。从此以后,仿佛每一步,周口都踏在了正确发展的节拍上。
譬如,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第一部港航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周口市港口和航道条例》(简称《条例》)。
《条例》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构建港航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职责。明确市港航管理局是港口和航道行政主管部门,县(市、区)确定的港口和航道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机构是港航管理部门,确保港航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以立法解决港航问题。针对港航发展规划滞后、航道规划欠缺问题,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了港口和航道总体规划以及周边规划的编制。
三是贯彻绿色发展,建设智慧港航。《条例》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对船舶污染物管理和船舶污染物、废弃物设施建设作了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定。
四是体现为民立法,强化服务保障。《条例》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了港航发展总体要求,财政资金保障,明确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港口和航道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养护保护、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任务。
“《条例》的出台对推进周口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将加快实施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四升三’工程,统筹推进贾鲁河通航和沿岸港口建设,加快涡河航运发展,形成航运体系完善、港口布局合理的水运网络;加快推进进港铁路、疏港公路建设,解决水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二类水运口岸、粮食口岸等开放平台。”周口市发改委基础科科长魏蕊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省人大常委会已专题听取汇报,分别赴周口、南阳、信阳等地调研,把《河南省内河航运和港口建设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并加快立法进程。
周口港。
现状:沙颍河豫皖两省航道需同步规划建设
■沙颍河豫皖两省航道需同步规划建设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周口境内的沙颍河航道已在实施四级升三级工作,而下游安徽段航道现状等级仍为四级,沙颍河两省航道等级不匹配,影响航道的整体通行能力。需安徽省尽快对其境内的沙颍河航道按照三级标准进行提升改造。
■推进沙颍河周口至漯河航道提升工程渡改桥项目建设
“目前从周口市区龙源路桥至商水郝岗附近的省道223桥,长达42公里的沙颍河河道上除商南高速桥外再没有交通桥梁,两岸交通往来依靠渡船摆渡。”
据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工作人员统计,该区域现有渡口8处,渡船摆渡来往频繁,不仅影响沙颍河船舶正常通航,而且存在很大的水上交通安全隐患。
“违法渡车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市县进行多次治理,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岸人民群众对交通不便问题反映强烈。”该工作人员表示。
为提高沙颍河航道船舶通行效率,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地建议协调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支持将该区域内的渡口改建为交通桥梁项目纳入沙颍河周口至漯河航道提升工程,尽早实施建设。
■协调安徽省加快推进安徽段涡河航运工程,推动豫皖两省签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实施
“周口市已实施涡河(河南段)航运开发工程,按四级通航标准对66公里航道进行了整治,2013年实现了涡河鹿邑以下航道通航,后因安徽涡河航道提升整治,涡河航道暂时断航。”据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工作人员了解,安徽省已把涡河豫皖省界段航道整治工程纳入近期实施计划,建议省级协调安徽省加快亳州大寺复线船闸及沿线碍航桥梁改建进度,争取涡河航道早日复航。
周口港小集作业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建议:以周口港为龙头做强做大河南内河航运企业
港口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内河航运是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口区位优势独特、河运条件便利,如何促进周口中心港高质量健康发展?
省水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河南省内河航运资源整合。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周口港为龙头做强做大河南内河航运企业,强化河南内河航运在双循环发展体系中的区位优势。
二是进一步加快多式联运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大宗货物的物流配送工作,关注国家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前谋划未来吞吐量剧增的大趋势。同时,进一步开展交易、结算、贸易和金融服务创新工作,大力推动多式联运体系发展,做到做好“一人到底、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签到底、一检到底”的物流服务,努力打造智慧港城、现代港城。
三是进一步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港口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门到门”的便捷、高质量公共信息服务。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赵汉青